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一种数据库复制数据流框架设计和实现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现有数据库复制产品简介第10-13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3-15页
    1.4 课题研究目标第15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6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2 数据库复制原理和技术第17-24页
    2.1 基于数据库恢复日志的数据库复制的基本原理第17-20页
    2.2 源数据库、日志捕获和复制和目标数据库的隔离第20-21页
    2.3 数据库复制的初始化原理第21-22页
    2.4 Fork-Join并发编程框架简介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总体设计概述第24-38页
    3.1 系统软、硬件环境说明第24-25页
    3.2 目标应用场景第25-26页
    3.3 总体流程概述第26页
    3.4 日志抓取阶段第26-31页
    3.5 日志抓取进程与数据库复制系统的通讯命令协议设计第31-32页
    3.6 入站磁盘队列和入站内存队列第32-33页
    3.7 选择需要复制的表对象第33-34页
    3.8 事务排序第34-36页
    3.9 事务复制、提交阶段第36页
    3.10 日志抓取点和避免事务的重复提交第36-37页
    3.11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第38-62页
    4.1 版本化管理数据库对象复制状态以及结构信息第38-42页
    4.2 连续事务的并发式提交的设计和实现第42-53页
        4.2.1 保证并发提交的事务不互相死锁第43-44页
        4.2.2 乐观的事务并发复制第44-46页
        4.2.3 悲观的事务并发复制第46-47页
        4.2.4 保证事务提交顺序第47-48页
        4.2.5 理想条件下乐观和悲观并发复制的性能特点第48-49页
        4.2.6 关联事务的并发复制第49-53页
    4.3 合并提交事务第53-57页
        4.3.1 提交命令对事务复制的性能影响第53-54页
        4.3.2 存储设备的性能和数据库刷新日志记录性能的关系第54-55页
        4.3.3 数据库提交性能评价第55页
        4.3.4 自动选择合并后事务的尺寸的算法第55-56页
        4.3.5 单项性能测试第56-57页
    4.4 采用预编译SQL提交增删改操作第57-58页
    4.5 采用BULK LOAD接口执行连续的数据插入第58-59页
    4.6 关联事务的净数据变更(Net Data Change)的计算第59-61页
    4.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数据复制性能对比测试设计第62-70页
    5.1 数据复制性能测试基本原理第62-64页
        5.1.1 数据库复制性能指标第62页
        5.1.2 数据库复制性能测试原理第62-64页
    5.2 性能测试实验设计第64-66页
        5.2.1 实验目的第64-65页
        5.2.2 复制性能测试以及不同的事务产生模型第65页
        5.2.3 可伸缩性性能测试第65-66页
    5.3 性能测试结果第66-69页
        5.3.1 复制性能测试结果第67-68页
        5.3.2 可伸缩性性能测试结果第68-69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69-70页
6 总结第70-72页
    6.1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70页
    6.2 存在的不足第70-71页
    6.3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nstrained Access to Financing Sources:the Potential Growth of Italian Companies in China
下一篇:Th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the Banking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