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多天线协作网络的预编码设计及性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对照表第15-16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1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多天线技术第17-18页
        1.1.2 协作通信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多小区网络第19-23页
        1.2.2 双向中继网络第23-26页
    1.3 论文研究意义第26-27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27-31页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1.4.2 论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多小区多播网络的预编码优化设计第31-51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系统模型第31-32页
    2.3 基于QoS的预编码设计第32-39页
        2.3.1 可行性分析第33-34页
        2.3.2 分布式协作预编码算法第34-39页
    2.4 基于用户公平性的预编码设计第39-43页
        2.4.1 和功率优化问题的联系第40-41页
        2.4.2 基于对偶特性的预编码算法第41-43页
    2.5 仿真结果第43-50页
        2.5.1 和现有方案的性能比较第43-46页
        2.5.2 信道相关性的影响第46-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大规模天线下多小区多播网络的预编码优化设计第51-79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系统模型第51-53页
    3.3 完美CSI下的渐近性能分析第53-59页
        3.3.1 渐近最优的预编码向量结构第53-56页
        3.3.2 最优的预编码系数第56-59页
    3.4 非完美CSI下导频污染影响的分析第59-61页
    3.5 一种消除导频污染的导频模式第61-70页
        3.5.1 新的导频模式第61-62页
        3.5.2 导频功率控制第62-67页
        3.5.3 同步问题的讨论第67-70页
    3.6 数值和仿真结果第70-76页
        3.6.1 完美CSI下的渐近SINR第70-71页
        3.6.2 非完美CSI下的渐近SINR第71-73页
        3.6.3 天线数目有限时的性能表现第73-76页
    3.7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四章 无线信息-能量传输系统中的鲁棒性多播预编码设计第79-91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系统模型及问题建模第80-83页
    4.3 基于半正定松弛的预编码算法第83-87页
    4.4 仿真结果第87-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多天线X型双向中继信道的预编码设计及性能分析第91-123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系统模型第92-94页
    5.3 高效地传输方案第94-101页
        5.3.1 多天线X型双向中继信道的DoF上界第95-96页
        5.3.2 在M=5,N=8时的一个示例第96-100页
        5.3.3 在N<2M时达到DoF上界的必要条件第100-101页
    5.4 DoF上界的可达性第101-107页
    5.5 和现有传输方法的联系第107-111页
    5.6 广义多天线X型双向中继信道的分集增益分析第111-119页
        5.6.1 基于信号对齐的传输方案第112-115页
        5.6.2 分集增益分析第115-119页
    5.7 仿真结果第119-122页
        5.7.1 多天线X型双向中继信道的自由度第119-122页
        5.7.2 广义多天线X型双向中继网络的分集增益第122页
    5.8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第123-127页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第123-124页
    6.2 研究展望第124-127页
附录A 引理2.1的证明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7页
简历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1-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RPC通道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TRPC6对慢性高眼压RGC凋亡的作用
下一篇: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