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工业聚焦、环境规制与污染治理--对于“先发展,后治理”模式的实证检验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环境规制对经济聚集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第15页
        1.2.2 经济聚集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第15-16页
        1.2.3 经济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第16页
        1.2.4 环境污染对经济聚集的影响结论相对统一第16-17页
        1.2.5 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第17页
        1.2.6 研究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18-21页
        1.3.1 研究对象第18页
        1.3.2 概念界定第18-21页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第21-24页
        1.4.1 研究框架第21-23页
        1.4.2 可能的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理论假说与作用路径第24-33页
    2.1 理论假说第24-29页
        2.1.1 增长极限假说第24-25页
        2.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第25-26页
        2.1.3 污染避难所假说第26-27页
        2.1.4 环境竞次假说第27-28页
        2.1.5 波特假说第28-29页
    2.2 作用路径第29-33页
第3章 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3-46页
    3.1 工业聚集水平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3-37页
        3.1.1 工业绝对聚集水平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3-34页
        3.1.2 工业相对聚集水平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4-37页
    3.2 环境规制强度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7-42页
        3.2.1 环境绝对规制强度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7-39页
        3.2.2 相对环境规制强度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39-42页
    3.3 工业废气排放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42-46页
        3.3.1 工业废气绝对排放强度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42-43页
        3.3.2 工业废气相对排放强度的演进趋势与地区比较第43-46页
第4章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第46-58页
    4.1 模型构建第46-47页
    4.2 指标选取与变量描述第47-51页
        4.2.1 内生变量的选取第47-48页
        4.2.2 控制变量的选取第48-50页
        4.2.3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50-51页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4.3.1 全国范围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1-53页
        4.3.2 分区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8-63页
    5.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5.1.1 从演进路径看,中国工业经济遵循了"先发展,后治理"发展模式第58页
        5.1.2 从全国范围看,治污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第58-59页
        5.1.3 从分区角度看,区域之间演进程度不尽相同第59页
        5.1.4 从其他影响因素看,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协调发展第59页
    5.2 政策建议第59-62页
        5.2.1 加强环境规制投资力度,提高环境规制投资治理效率第59-60页
        5.2.2 吸引"干净"FDI进入,推动清洁工业发展第60-61页
        5.2.3 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第61页
        5.2.4 完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第61-62页
        5.2.5 严格控制能源消耗,逐渐推广清洁新能源第62页
    5.3 未解决问题第62-63页
        5.3.1 指标选取的局限第62页
        5.3.2 研究深度的局限第62页
        5.3.3 时间范围的局限第62-63页
附录第63-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gTiO3基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凝胶注模SiC基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