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皮革工业论文--加工机械与设备论文--皮革加工机械与设备论文

振荡拉软机传动机构的仿真与多目标驱动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拉软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振荡拉软机的工作原理第10-11页
    1.4 振荡拉软机的主要问题第11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振荡拉软机的建模与验证第13-37页
    2.1 基于SolidWorks对拉软机进行参数化建模第13-15页
        2.1.1 SolidWorks软件简介第13页
        2.1.2 SolidWorks建模过程第13页
        2.1.3 SolidWorks模型参数化方法第13-15页
    2.2 基于MSC/ADAMS对拉软机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第15-25页
        2.2.1 MSC/ADAMS软件简介第16页
        2.2.2 ADAMS中振荡拉软机模型的建立与预处理第16-17页
        2.2.3 ADAMS仿真环境设置第17-19页
        2.2.4 添加约束与冗余约束分析第19-21页
        2.2.5 添加载荷与驱动第21-25页
    2.3 ADAMS模型仿真与正确性验证第25-32页
        2.3.1 运动学动力学理论计算与ADAMS测量数据对比第25-29页
        2.3.2 实际测量数据与ADAMS数据对比第29-32页
    2.4 ADAMS仿真与分析与后处理第32-35页
        2.4.1 左端连杆受力分析第33-34页
        2.4.2 右端连杆受力分析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振荡拉软机带传动校核与改进设计第37-49页
    3.1 V带传动概述第37页
    3.2 V带基本参数的验算第37-42页
        3.2.1 V带传递功率的验算第37-39页
        3.2.2 带速v的验算第39-40页
        3.2.3 带工作时有效拉力的验算第40-42页
    3.3 改进措施第42-45页
        3.3.1 方案一:更换带型第42页
        3.3.2 方案二:增加V带根数第42-43页
        3.3.3 方案三:增加小带轮直径第43-45页
    3.4 改进措施的选择与验证第45-47页
        3.4.1 方案之间比较与确定第45-46页
        3.4.2 方案的验证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振荡拉软机连杆有限元分析第49-57页
    4.1 ANSYS Workbench简介第49页
    4.2 连杆惯性释放分析第49-53页
        4.2.1 惯性释放理论第49页
        4.2.2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第49-50页
        4.2.3 载荷与边界条件的添加第50-51页
        4.2.4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1-53页
    4.3 连杆静力结构分析第53-56页
        4.3.1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第53页
        4.3.2 载荷与边界条件的添加第53-54页
        4.3.3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拉软机连杆应力应变测试第57-73页
    5.1 应变测试理论第57-61页
        5.1.1 应变片测试原理第57页
        5.1.2 应变片测量电路第57-58页
        5.1.3 非线性误差分析第58-59页
        5.1.4 等效应力计算方法第59-61页
    5.2 应变测试系统的构建与验证第61-65页
        5.2.1 应变测试系统总体组成第61-62页
        5.2.2 应变测试系统测试步骤第62-64页
        5.2.3 应变测试系统可行性验证试验第64-65页
    5.3 连杆应力现场测试与分析第65-71页
        5.3.1 测试设备第65页
        5.3.2 测点的选择与应变片布置第65-69页
        5.3.3 测试工况选择与测试数据处理第69页
        5.3.4 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数据对比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连杆拓扑优化与多目标驱动优化第73-83页
    6.1 连杆拓扑优化第73-75页
        6.1.1 拓扑优化理论基础第73页
        6.1.2 拓扑优化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第73页
        6.1.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第73-75页
    6.2 多目标驱动优化第75-77页
        6.2.1 连杆参数化建模及目标函数的确定第76页
        6.2.2 多目标驱动优化设置第76-77页
    6.3 优化设计结果分析第77-81页
        6.3.1 候选设计点分析第77页
        6.3.2 设计变量灵敏度分析第77-78页
        6.3.3 响应曲面分析第78-79页
        6.3.4 优化方案的确定与校核第79-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7.1 总结第83-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附录A:改进后皮带轮工程图纸第89-90页
附录B:改进后连杆工程图纸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态背景下行人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铜锌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