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特色创新与不足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一) 国内研究第10-13页
        (二) 国外研究第13-15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5-27页
    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15-17页
        (一) 国际背景第15-16页
        (二) 国内背景第16-17页
    二、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第17-20页
        (一)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第17-20页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20-22页
        (一) 运作效率高,边际成本低第20-21页
        (二) 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第21页
        (三) 数字化程度高,虚拟性强第21页
        (四) 覆盖广,发展快第21页
        (五) 监管体系不健全,风险大第21-22页
    四、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析第22-24页
        (一) 第三方支付第22-23页
        (二) 网络银行第23页
        (三) P2P借贷第23-24页
        (四) 众筹平台第24页
    五、互联网金融监管理论概述第24-27页
        (一)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第24-26页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26页
        (三)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第26-27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第27-37页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第27-32页
        (一)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第27-29页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倒逼商业银行逐步走向金融脱媒第29-30页
        (三) 交叉业务渗透,经营边界日趋模糊第30页
        (四) 平台经济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管理、营销模式第30-31页
        (五)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解决高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第31-32页
        (六) 互联网精神的渗入,给予金融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第32页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机遇第32-37页
        (一) 收获长尾效应,发展普惠金融第34页
        (二)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第34-35页
        (三) 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第35-36页
        (四)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客户结构第36-37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第37-44页
    一、我国商业银转型的宏观经济环境第37-39页
        (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第37页
        (二)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第37-38页
        (三)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第38-39页
    二、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第39-40页
    三、商业银行在当前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第40页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第40-44页
        (一) 加强业务整合,实现通道业务升级第40-41页
        (二) 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第41-42页
        (三) 深化推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第42页
        (四) 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第42-43页
        (五) ATM代理,实现商业银行间资源的更加充分流通第43-4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细胞弹性理论的供应链弹性测度及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刑事辨认笔录证据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