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6-7页 |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7-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7-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概述 | 第15-24页 |
2.1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社区与农村社区 | 第15-16页 |
2.1.2 新型农村社区 | 第16页 |
2.1.3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 | 第16-17页 |
2.1.4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 | 第17-18页 |
2.2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19页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 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 | 第20-24页 |
2.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 第20-21页 |
2.3.2 培育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 | 第21-22页 |
2.3.3 建立网络化的社会责任治理模式 | 第22页 |
2.3.4 以法制化作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基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4-35页 |
3.1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24-29页 |
3.1.1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 第24-25页 |
3.1.2 获取信息与参与度的变化 | 第25-26页 |
3.1.3 社区农民对公共文化管理需求的变化 | 第26-28页 |
3.1.4 农民自身参与公共文化管理的热情高 | 第28-29页 |
3.2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2.1 社区公共文化管理主体单一 | 第29-30页 |
3.2.2 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维护 | 第30页 |
3.2.3 农民自主参与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意识薄弱 | 第30-31页 |
3.2.4 社区公共文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低 | 第31-32页 |
3.3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5页 |
3.3.1 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参与保障机制缺乏 | 第32页 |
3.3.2 公共文化管理财政投入不足与监管不力 | 第32-33页 |
3.3.3 公共文化管理的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到位 | 第33-34页 |
3.3.4 公共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管理的对策 | 第35-42页 |
4.1 推动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 第35-37页 |
4.1.1 引导基层政府工作理念转变 | 第35页 |
4.1.2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管理考评机制 | 第35-36页 |
4.1.3 强化公共文化管理的法制保障 | 第36-37页 |
4.2 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4.2.1 完善政府的财政投入机制 | 第37页 |
4.2.2 拓宽市场机制下的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4.3 加强社区农民的公共文化价值体系建设 | 第38-39页 |
4.3.1 提高社区农民的文化素养 | 第38页 |
4.3.2 提升社区农民的道德意识 | 第38-39页 |
4.3.3 健全社区农民文化需求的表达平台 | 第39页 |
4.4 促进社区公共文化的协同管理 | 第39-42页 |
4.4.1 政府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 第39-40页 |
4.4.2 培育专业化的社区自治组织 | 第40页 |
4.4.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管理的力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