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综述 | 第11-16页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 第11-12页 |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 第12-14页 |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4-15页 |
·垃圾渗滤液排放新标准 | 第15-16页 |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29页 |
·物理化学脱氮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新型生物脱氮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4-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4-40页 |
·实验水样 | 第34-35页 |
·实验药剂 | 第3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小试实验方法 | 第40页 |
·中试实验方法 | 第40页 |
·检测项目和方法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微氧活性污泥工艺的启动 | 第42-53页 |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微氧活性污泥启动过程 | 第43-51页 |
·DO 在不同阶段的控制方式 | 第43-45页 |
·启动期MLSS 的增长规律与SVI 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启动期pH 值的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启动期废水的温度 | 第48-49页 |
·启动期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微氧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 第53-65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运行期DO 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运行期MLSS 和SVI 的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运行期pH 值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运行期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运行期微氧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FENTON 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小试研究 | 第65-73页 |
·FENTON 氧化机理 | 第65-67页 |
··OH 的氧化作用 | 第65-66页 |
·Fe~(3+)的混凝沉淀作用 | 第66-67页 |
·FENTON 氧化反应影响因素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H_2O_2 的投加量对COD 去除的影响 | 第68-69页 |
·n(Fe~(2+)) / n(H_2O_2)对COD 去除的影响 | 第69-70页 |
·废水初始pH 值对COD 去除的影响 | 第70-71页 |
·反应时间对COD 去除的影响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两级FENTON-AF-BAF 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研究 | 第73-90页 |
·AF-BAF 脱氮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74-77页 |
·曝气生物滤池概述 | 第74-75页 |
·AF-BAF 组合工艺脱氮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75-77页 |
·AF-BAF 反冲洗 | 第77页 |
·实验装置 | 第77-78页 |
·AF-BAF 的挂膜与驯化 | 第78-79页 |
·两级FENTON-AF-BAF 处理效能的研究 | 第79-84页 |
·运行期 AF-BAF DO 的变化规律 | 第79-80页 |
·运行期 AF-BAF 水温的变化规律 | 第80-81页 |
·运行期 AF-BAF 废水pH 值的变化规律 | 第81页 |
·运行期两级Fenton-AF-BAF 对COD 的处理效果 | 第81-83页 |
·运行期两级Fenton-AF-BAF 对NH3-N 的处理效果 | 第83页 |
·运行期两级Fenton-AF-BAF 对TN 的处理效果 | 第83-84页 |
·AF-BAF 微生物相 | 第84-85页 |
·两级FENTON-AF-BAF 组合工艺出水水质 | 第85-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1 结论 | 第90-91页 |
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件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