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光致变色现象 | 第10-11页 |
·有机光致变色研究历史 | 第11页 |
·有机光致变色研究分类 | 第11-13页 |
·二芳基乙烯性能指标 | 第13-15页 |
·热稳定性 | 第13页 |
·抗疲劳性 | 第13-14页 |
·吸收波长 | 第14页 |
·量子产率与响应时间 | 第14-15页 |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发展 | 第15-30页 |
·结构与热稳定性 | 第15-18页 |
·结构与抗疲劳性 | 第18-20页 |
·晶体变色研究 | 第20页 |
·无损读取研究 | 第20-23页 |
·生物应用研究 | 第23-24页 |
·双光致变色单元研究 | 第24-30页 |
第二章 双光致变色单元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30-53页 |
·双光致变色单元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33页 |
·3,3’-(1,4-二苯基)双戊二酸(6)的合成 | 第33-34页 |
·3,3’-(1,4-二苯基)双(1,5-双(2,5-二甲基-3-噻吩基)戊二酮) (3b)的合成 | 第34页 |
·4-(3-(2,5-二甲基-3-噻吩基)3-氧代-1-丙烯基)苯甲醛(1)的合成 | 第34-35页 |
·双取代烯酮(2a-2c)的合成 | 第35-36页 |
·四取代噻吩与呋喃类衍生物(3a-3e)的合成 | 第36-38页 |
·噻吩双光致变色单元4b 的合成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四取代噻吩与呋喃类衍生物(3a-3e)合成分析 | 第38-42页 |
·双光致变色单元4b 的合成分析 | 第42-44页 |
·双光致变色单元光、电性质的研究 | 第44-52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吸收光谱的研究 | 第44-46页 |
·化合物4b 的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 第46-48页 |
·化合物4b 晶体光致变色现象研究 | 第48-50页 |
·化合物4b 热稳定性能研究 | 第50-51页 |
·化合物4b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配合物合成与性能测试 | 第53-66页 |
·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配合物12 的设计合成 | 第54-55页 |
·逆合成分析 | 第54页 |
·合成路线设计思想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6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5-57页 |
·3,3’-二甲基-4,4’-联吡啶(8)的合成 | 第57-58页 |
·4,4’-联吡啶-3,3’-二甲酸(9)的合成 | 第58页 |
·3, 8-啰啉(13)的合成 | 第58-59页 |
·5, 6-二溴-3,8-啰啉(14)的合成 | 第59-60页 |
·2,5-二甲基-3-溴噻吩(15)的合成 | 第60页 |
·2,5-二甲基-3-噻吩硼酸(16)的合成 | 第60-61页 |
·5,6-双(2,5-二甲基-3-噻吩基)-3,8-啰啉(12)的合成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用于合成化合物12 的方法A | 第61-62页 |
·用于合成化合物12 的方法B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附图 | 第77-92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