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Cu2ZnSnS4纳米颗粒及其薄膜的制备和光伏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1.1 太阳电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0页
    1.2 Cu_2ZnSnS_4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1.2.1 Cu_2ZnSnS_4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第20-21页
        1.2.2 Cu_2ZnSnS_4薄膜的制备方法第21-24页
        1.2.3 Cu_2ZnSnS_4太阳电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4-26页
        1.2.4 Cu_2ZnSnS_4太阳电池存在的问题第26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表征原理第28-36页
    2.1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2 实验仪器第29页
    2.3 微波液相合成法原理第29-31页
    2.4 磁控溅射法沉积Mo薄膜第31-32页
    2.5 化学浴法沉积CdS缓冲层第32页
    2.6 磁控溅射法沉积i-ZnO和AZO薄膜第32-33页
    2.7 表征方法与设备第33-36页
第三章 二元及三元硫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6-47页
    3.1 前言第36页
    3.2 CuS、SnS、ZnS以及Cu_2SnS_3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6-37页
    3.3 二元硫化物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7-41页
        3.3.1 CuS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7-38页
        3.3.2 SnS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8-40页
        3.3.3 ZnS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第40-41页
    3.4 Cu_2SnS_3纳米颗粒的合成与性能第41-46页
        3.4.1 硫脲作为硫源制备Cu_2SnS_3纳米颗粒第41-42页
        3.4.2 不同PVP添加量对Cu_2SnS_3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第42-43页
        3.4.3 L-半胱氨酸作为硫源制备Cu_2SnS_3纳米颗粒第43-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第47-71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7-48页
    4.3 硫脲作为硫源制备Cu_2ZnSnS_4纳米颗粒第48-57页
        4.3.1 单一相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8-50页
        4.3.2 表面活性剂对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影响第50-53页
        4.3.3 反应时间对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影响第53-57页
    4.4 硫源对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影响第57-62页
    4.5 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制备Cu_2ZnSnS_4纳米颗粒第62-69页
        4.5.1 反应温度对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影响第62-65页
        4.5.2 Fe掺杂对Cu_2ZnSnS_4纳米颗粒的影响第65-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Cu_2ZnSnS(Se)_4 薄膜的纳米墨水法制备和性能第71-94页
    5.1 前言第71页
    5.2 Cu_2ZnSnS(Se)_4 薄膜及其太阳电池的制备第71-73页
        5.2.1 Cu_2ZnSnS_4纳米墨水的制备第71页
        5.2.2 Cu_2ZnSnS_4与Cu_2ZnSn(S,Se)_4 薄膜的制备第71-73页
        5.2.3 Cu_2ZnSnS_4与Cu_2ZnSn(S,Se)_4 太阳电池的制备第73页
    5.3 硫化工艺对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3-81页
        5.3.1 硫化温度对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3-76页
        5.3.2 硫化时间对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6-79页
        5.3.3 硫化气压对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79-81页
    5.4 旋涂工艺对Cu_2ZnSnS_4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1-84页
    5.5 硒化工艺对Cu_2ZnSn(S,Se)_4 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4-93页
        5.5.1 硒化温度对Cu_2ZnSn(S,Se)_4 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4-88页
        5.5.2 硒化时间对Cu_2ZnSn(S,Se)_4 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8-91页
        5.5.3 升温速率对Cu_2ZnSn(S,Se)_4 薄膜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第91-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Cu_2ZnSnS(Se)_4 薄膜的混合墨水法制备与性能第94-113页
    6.1 前言第94页
    6.2 不同墨水的制备第94-95页
        6.2.1 Cu_2ZnSnS_4纳米墨水的制备第94页
        6.2.2 分子溶胶的制备第94-95页
        6.2.3 混合墨水的制备第95页
    6.3 Cu_2ZnSnS_4薄膜的多层墨水硫化法制备第95-101页
        6.3.1 Cu_2ZnSnS_4薄膜的制备第95页
        6.3.2 Cu_2ZnSnS_4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95-98页
        6.3.3 Cu_2ZnSnS_4/CdS异质结太阳电池第98-101页
    6.4 Cu_2ZnSn(S,Se)_4 薄膜的多层墨水硒化法制备第101-103页
        6.4.1 Cu_2ZnSn(S,Se)_4 薄膜的制备第101页
        6.4.2 Cu_2ZnSn(S,Se)_4 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101-102页
        6.4.3 Cu_2ZnSn(S,Se)_4/CdS异质结太阳电池第102-103页
    6.5 Cu_2ZnSnS_4薄膜混合墨水硫化法的制备第103-106页
        6.5.1 Cu_2ZnSnS_4薄膜的制备第103-104页
        6.5.2 Cu_2ZnSnS_4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104-105页
        6.5.3 Cu_2ZnSnS_4/CdS异质结太阳电池第105-106页
    6.6 Cu_2ZnSn(S,Se)_4 薄膜混合墨水硒化法的制备第106-111页
        6.6.1 Cu_2ZnSn(S,Se)_4 薄膜的制备第106页
        6.6.2 Cu_2ZnSn(S,Se)_4 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106-108页
        6.6.3 Cu_2ZnSn(S,Se)_4/CdS异质结太阳电池第108-111页
    6.7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113-116页
    7.1 结论第113-114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14-115页
    7.3 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鳌新话》的主题思想研究
下一篇:济钢质检中心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