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研究 | 第12-27页 |
·跟骨的解剖 | 第12-13页 |
·跟骨的作用及其机制 | 第13-14页 |
·跟骨骨折的受伤机制 | 第14-15页 |
·剪切力产生骨折的机理 | 第14页 |
·垂直压缩力产生骨折的机理 | 第14-15页 |
·剪切力和压缩力共同作用 | 第15页 |
·跟骨骨折的分型 | 第15-17页 |
·Essex-Lopresti跟骨骨折分型系统 | 第15-16页 |
·Sanders分型系统 | 第16-17页 |
·跟骨骨折后各解剖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影响 | 第17-20页 |
·Bohler角 | 第17-18页 |
·Gissane角 | 第18页 |
·后距下关节面 | 第18-19页 |
·高度 | 第19页 |
·宽度 | 第19页 |
·内外翻角度 | 第19-20页 |
·治疗方式 | 第20-23页 |
·非手术治疗 | 第20-21页 |
·手术治疗 | 第21-22页 |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 第22-23页 |
·预后评价 | 第23-24页 |
·中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27-35页 |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入院评估 | 第28页 |
·具体测量项目 | 第28-29页 |
·治疗方法 | 第29-30页 |
·治疗后影像学评估 | 第30-31页 |
·随访疗效评分 | 第3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1页 |
·研究结果 | 第31-35页 |
·评分情况 | 第31-32页 |
·各解剖学参数与AOFAS疗效评分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中药治疗组与未使用中药组疗效评分对比 | 第33-35页 |
第3章 讨论分析 | 第35-41页 |
·跟骨各参数的复位及其影响 | 第35-37页 |
·后关节面 | 第35-36页 |
·Bohler角 | 第36页 |
·Gissane角 | 第36页 |
·高度、宽度及内外翻角度 | 第36-37页 |
·跟骨骨折的分型 | 第37-38页 |
·治疗方式的选择 | 第38页 |
·疗效评价 | 第38-39页 |
·中药的作用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