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工艺论文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规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8页
    1.1 引言第21-22页
    1.2 高强不锈钢及管材生产工艺简介第22-26页
        1.2.1 高强不锈钢简介第22页
        1.2.2 管材生产工艺简介第22-25页
        1.2.3 2169高强不锈钢管材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特点第25-26页
    1.3 管材弯曲成形原理及特点第26-28页
        1.3.1 管材弯曲成形原理第26页
        1.3.2 管材弯曲成形方法第26-27页
        1.3.3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特点第27-28页
    1.4 管材弯曲成形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5页
        1.4.1 管材弯曲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的研究现状第28-31页
        1.4.2 管材弯曲回弹的研究现状第31-35页
    1.5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精确成形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第35页
    1.6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35-36页
    1.7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1.7.1 研究思路第36-37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37-38页
第二章 管材弯曲成形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第38-50页
    2.1 引言第38页
    2.2 管材弯曲成形的理论基础第38-41页
        2.2.1 基本假设和基本方程第38-39页
        2.2.2 全量理论第39页
        2.2.3 屈服条件第39-40页
        2.2.4 虚功原理第40-41页
    2.3 管材弯曲成形有限元模拟的理论基础第41-45页
        2.3.1 弹塑性有限元增量理论第41-43页
        2.3.2 有限元方程求解算法第43-45页
    2.4 管材力学性能测试及弯曲成形质量表征方法第45-49页
        2.4.1 实验材料及力学性能测试第45-46页
        2.4.2 管材弯曲成形质量表征方法第46-49页
    2.5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第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管材数控绕弯成形理论解析研究第50-67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管材数控绕弯成形力学解析模型第50-57页
        3.2.1 应力分析第50-53页
        3.2.2 切向应力分布曲线第53-54页
        3.2.3 中性层曲率半径第54-56页
        3.2.4 弯曲力矩第56-57页
    3.3 管材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率计算第57-59页
        3.3.1 外侧壁厚减薄率第57-58页
        3.3.2 内侧壁厚增厚率第58-59页
    3.4 管材数控绕弯成形截面畸变率计算第59-61页
        3.4.1 外径短轴变化率第60页
        3.4.2 内径短轴变化率第60-61页
    3.5 管材数控绕弯成形卸载回弹计算第61-64页
        3.5.1 回弹角度第61-63页
        3.5.2 回弹半径第63-64页
    3.6 理论解析结果的验证第64-66页
        3.6.1 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理论解析结果的验证第64-65页
        3.6.2 回弹理论解析结果的验证第65-66页
    3.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及回弹全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建模研究第67-81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有限元建模算法的选择第67-68页
    4.3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8-73页
        4.3.1 几何和装配模型的建立第68-69页
        4.3.2 材料模型的选取第69页
        4.3.3 摩擦模型的建立第69页
        4.3.4 动态加载和边界条件处理第69-70页
        4.3.5 单元的选取第70-71页
        4.3.6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71-73页
    4.4 2169高强不锈钢弯管回弹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3页
    4.5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及回弹全过程有限元模型验证第73-80页
        4.5.1 网格尺寸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影响第74页
        4.5.2 质量放大因子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影响第74-76页
        4.5.3 有限元模型的理论评估第76-77页
        4.5.4 有限元模型的实验验证第77-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研究第81-107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芯棒类型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的影响第81-83页
    5.3 几何参数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的影响第83-86页
        5.3.1 弯曲角度的影响第83-85页
        5.3.2 相对弯曲半径的影响第85-86页
    5.4 工艺参数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的影响第86-98页
        5.4.1 弯曲速度的影响第86-87页
        5.4.2 压块助推速度的影响第87-88页
        5.4.3 芯棒伸出量的影响第88-89页
        5.4.4 管材与模具间隙的影响第89-94页
        5.4.5 管材与模具摩擦的影响第94-98页
    5.5 材料参数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的影响第98-104页
        5.5.1 弹性模量的影响第99-100页
        5.5.2 强度系数的影响第100页
        5.5.3 硬化指数的影响第100-101页
        5.5.4 屈服强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5.5.5 泊松比的影响第102-103页
        5.5.6 不同管材的影响第103-104页
    5.6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六章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及回弹全过程变形行为研究第107-120页
    6.1 引言第107页
    6.2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过程应力应变分析第107-110页
        6.2.1 绕弯过程应力分析第107-109页
        6.2.2 绕弯过程应变分析第109-110页
    6.3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抽芯过程应力应变分析第110-112页
        6.3.1 抽芯过程应力分析第110-111页
        6.3.2 抽芯过程应变分析第111-112页
    6.4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过程应力应变分析第112-114页
        6.4.1 回弹过程应力分析第112-113页
        6.4.2 回弹过程应变分析第113-114页
    6.5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分析第114-118页
        6.5.1 管材数控绕弯回弹原理第114-115页
        6.5.2 管材数控绕弯回弹的获得方法第115-117页
        6.5.3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变化规律第117-118页
    6.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行为及回弹补偿研究第120-140页
    7.1 引言第120页
    7.2 材料参数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行为的影响第120-124页
        7.2.1 弹性模量的影响第120-121页
        7.2.2 强度系数的影响第121页
        7.2.3 硬化指数的影响第121-122页
        7.2.4 屈服强度的影响第122-123页
        7.2.5 泊松比的影响第123页
        7.2.6 不同管材数控绕弯回弹比较第123-124页
    7.3 工艺参数对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行为的影响第124-132页
        7.3.1 弯曲速度的影响第124页
        7.3.2 压块助推速度的影响第124-125页
        7.3.3 芯棒伸出量的影响第125-126页
        7.3.4 管材与模具间隙的影响第126-129页
        7.3.5 管材与模具摩擦的影响第129-132页
    7.4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对材料参数和工艺参数的敏感性第132-136页
        7.4.1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第132-133页
        7.4.2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修正第133-134页
        7.4.3 回弹对材料参数的敏感性第134-135页
        7.4.4 回弹对工艺参数的敏感性第135-136页
    7.5 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回弹的补偿第136-138页
        7.5.1 回弹补偿方法第136-138页
        7.5.2 回弹补偿实例第138页
    7.6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8.1 结论第140-141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1-142页
    8.3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阎连科小说主题研究
下一篇:基层财政管理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