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工业IP网络技术 | 第14-20页 |
2.1 IP协议 | 第14页 |
2.2 IPv4特点以及现状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IPv6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2.4 IPv6与IPv4的比较 | 第16-18页 |
2.4.1 IPv6的优越之处 | 第16-17页 |
2.4.2 IPv4向IPv6过渡 | 第17-18页 |
2.5 IPv6的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IPv6智能电网集中器的系统设计 | 第20-30页 |
3.1 智能电表系统方案 | 第20-23页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0页 |
3.1.2 系统总框架 | 第20-23页 |
3.2 通信协议 | 第23-28页 |
3.2.1 上行通信 376.1 协议 | 第23-25页 |
3.2.2 本地通信 376.2 协议 | 第25-27页 |
3.2.3 下行通信645协议 | 第27-28页 |
3.3 协议转换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第四章 IPv6智能电网集中器的硬件设计 | 第30-36页 |
4.1 硬件系统设计目标 | 第30页 |
4.2 硬件系统功能介绍 | 第30-35页 |
4.2.1 CPU | 第30-31页 |
4.2.2 FLASH存储 | 第31-33页 |
4.2.3 SDARM存储 | 第33页 |
4.2.4 电源系统 | 第33-34页 |
4.2.5 GPRS模块 | 第34-35页 |
4.2.6 IPv6通信模块 | 第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IPv6智能电网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 第36-50页 |
5.1 宿主机开发板环境的建立 | 第36页 |
5.2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第36-39页 |
5.3 U-boot的移植 | 第39-43页 |
5.4 Linux内核的移植 | 第43-46页 |
5.4.1 移植之前准备 | 第43页 |
5.4.2 具体操作 | 第43-46页 |
5.5 协议栈之间转换程序设计 | 第46-49页 |
5.5.1 集中器与IPv6通信模块的串口程序设计 | 第46-48页 |
5.5.2 376.2 协议程序设计 | 第48页 |
5.5.3 376.2 与IPv6转换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