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少花蒺藜草遗传多样性及萌发、繁殖特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9页
    1.1 生物入侵第13-14页
        1.1.1 生物入侵的概念第13页
        1.1.2 生物入侵的危害第13页
        1.1.3 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因素第13-14页
    1.2 少花蒺藜草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 分子生物学在物种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1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第16页
        1.3.2 ITS、rbcL、trn H-psbA序列在植物种间鉴定的应用第16-17页
        1.3.3 iTRAQ技术的应用第17-18页
    1.4 实验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中国北方地区的少花蒺藜草分类地位鉴定第19-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DNA的检测及稀释第19-20页
        2.1.3 ITS、rbcL、trn H-psbA序列分析第20页
    2.2 结果分析第20-22页
    2.3 讨论第22-23页
第三章 东北、内蒙古地区16样地少花蒺藜草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第23-3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3-25页
        3.1.1 材料第23页
        3.1.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3.1.3 数据处理第25页
    3.2 结果分析第25-29页
        3.2.1 RAPD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分析第25-27页
        3.2.2 居群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第27-29页
        3.2.3 RAPD技术构建入侵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地理种群的亲缘进化关系图谱第29页
    3.3 讨论第29-31页
        3.3.1 中国北方地区入侵性少花蒺藜草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入侵路线反演第29-31页
第四章 利用iTRAQ 技术分析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蛋白组学特性第31-4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4.1.1 植物材料第31页
        4.1.2 蛋白质提取第31页
        4.1.3 iTRAQ分析第31-32页
        4.1.4 ELISA分析第32页
    4.2 结果第32-39页
        4.2.1 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机制的鉴定第32-33页
        4.2.2 少花蒺藜草同一刺苞种子的蛋白组学分析第33-34页
        4.2.3 差异蛋白的真实性鉴定第34页
        4.2.4 核糖体蛋白的生物合成在种子萌发中起到关键作用第34-35页
        4.2.5 碳水化合物代谢在种子萌发中起到重要作用第35-36页
        4.2.6 糖酵解与TCA循环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第36页
        4.2.7 DNA, RNA和蛋白质代谢第36-37页
        4.2.8 其他蛋白第37-38页
        4.2.9 外施胰岛素打破种子休眠以及促进种子萌发第38-39页
    4.3 讨论第39-41页
第五章 不同农作措施对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及其繁殖能力影响第41-5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5.1.1 土壤种子库调查第41页
        5.1.2 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影响第41-42页
        5.1.3 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种子库影响第42-4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5.2.1 少花蒺藜草土壤种子库特征第43-46页
        5.2.2 农作管理措施对少花蒺藜草结实量的影响第46-47页
        5.2.3 替代种植对少花蒺藜草结实量的影响第47-48页
    5.3 讨论第48-49页
        5.3.1 少花蒺藜草土壤种子库特征第48页
        5.3.2 农作管理措施对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影响第48-49页
        5.3.3 替代种植方式对少花蒺藜草结实量影响第49页
    5.4 结论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电影《归来》对小说《陆犯焉识》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