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反向遗传平台建立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前言第14-26页
    1.1 猪流感病毒概况第14-18页
        1.1.1 猪流感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第14-15页
        1.1.2 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第15-18页
            1.1.2.1 聚合酶第15页
            1.1.2.2 血凝素(HA)第15-16页
            1.1.2.3 神经氨酸酶(NA)第16-17页
            1.1.2.4 核蛋白(NP)第17页
            1.1.2.5 基质蛋白(M)第17-18页
            1.1.2.6 非结构蛋白(NS)第18页
    1.2 猪流感病毒发展史第18-19页
    1.3 猪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状况第19页
    1.4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发展历程第19-21页
        1.4.1 核糖核蛋白转染法第20页
        1.4.2 RNA聚合酶I法第20页
        1.4.3 17(或 12)质粒系统第20-21页
        1.4.4 8质粒系统第21页
    1.5 猪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第21-26页
        1.5.1 猪流感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第21-24页
            1.5.1.1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第21页
            1.5.1.2 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第21-22页
            1.5.1.3 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第22页
            1.5.1.4 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第22-23页
            1.5.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23页
            1.5.1.6 病毒中和试验第23页
            1.5.1.7 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技术第23页
            1.5.1.8 胶体金免疫标记法第23-24页
        1.5.2 猪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第24-26页
            1.5.2.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第24页
            1.5.2.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第24页
            1.5.2.3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第24-25页
            1.5.2.4 基因芯片技术第25页
            1.5.2.5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第25页
            1.5.2.6 焦测序技术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9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毒株和质粒第26页
        2.1.2 细胞和菌种第26页
        2.1.3 试验动物第26页
        2.1.4 试验仪器及耗材第26-27页
        2.1.5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27-28页
            2.1.5.1 试剂第27页
            2.1.5.2 试剂配制第27-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39页
        2.2.1 流行病学调查第28-29页
            2.2.1.1 病毒扩增第28页
            2.2.1.2 制备 1%豚鼠血红细胞第28页
            2.2.1.3 血凝试验第28-29页
            2.2.1.4 猪血清处理第29页
            2.2.1.5 血凝抑制实验第29页
        2.2.2 动物试验第29-31页
            2.2.2.1 病毒滴定第29-30页
            2.2.2.2 细胞接毒试验第30页
            2.2.2.3 病毒生长曲线绘制第30页
            2.2.2.4 小鼠攻毒试验第30-31页
        2.2.3 构建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第31-39页
            2.2.3.1 引物设计第31-32页
            2.2.3.2 病毒RNA提取及其反转录第32-33页
            2.2.3.3 扩增基因片段第33页
            2.2.3.4 RT-PCR产物回收,鉴定及纯化第33-34页
            2.2.3.5 胶回收产物及载体质粒的酶切第34-35页
            2.2.3.6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5页
            2.2.3.7 转化第35-36页
            2.2.3.8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36-37页
            2.2.3.9 重组质粒的抽提纯化第37-38页
            2.2.3.10 拯救病毒第38页
            2.2.3.11 重组病毒的鉴定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46页
    3.1 血凝试验第39页
    3.2 血凝抑制试验第39页
    3.3 病毒滴定第39-40页
    3.4 TJ6在MDCK细胞的特性第40-41页
        3.4.1 接种MDCK细胞上的细胞病变第40页
        3.4.2 TJ6在MDCK细胞上的生长曲线第40-41页
    3.5 小鼠攻毒试验数据第41-43页
        3.5.1 小鼠体重变化曲线第41-42页
        3.5.2 小鼠肺脏中病毒TCID50的检测第42页
        3.5.3 小鼠肺脏切片HE染色观察第42-43页
    3.6 反向遗传平台建立结果第43-46页
        3.6.1 RT-PCR扩增试验结果第43-44页
        3.6.2 重组质粒PBD菌液鉴定结果第44页
        3.6.3 MDCK细胞接种原始毒株和拯救毒株细胞病变观察第44-45页
        3.6.4 拯救毒株RT-PCR鉴定结果第45-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阈值自适应忆阻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PP2Cα磷酸酶中M2金属离子催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