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产业安全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产业安全思想的体现 | 第17-18页 |
·重商主义中的关税保护思想 | 第17页 |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17页 |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贸易保护理论 | 第17-18页 |
·新贸易保护理论 | 第18页 |
·国家安全理论 | 第18页 |
·产业安全内涵的观点综述 | 第18-20页 |
·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观点综述 | 第20页 |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观点综述 | 第20-23页 |
3 中国机床业的发展状况 | 第23-29页 |
·中国机床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 第23-24页 |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 第23页 |
·在世界机床业的地位得到提升 | 第23-24页 |
·机床业产销率上升 | 第24页 |
·机床业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 第24-25页 |
·机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 第25-26页 |
·机床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26页 |
·机床核心技术与功能部件的对外依存度过大 | 第26-27页 |
·机床业对外贸易存在风险 | 第27-29页 |
·供需风险 | 第27页 |
·出口贸易风险 | 第27-28页 |
·外资控制风险 | 第28-29页 |
4 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与分析 | 第29-61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指标选取 | 第29-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 第31-51页 |
·产业生存环境评价 | 第31-38页 |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38-43页 |
·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 第43-46页 |
·产业控制力评价 | 第46-51页 |
·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状况评价结果 | 第51-57页 |
·AHP 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1-55页 |
·评价结果 | 第55-57页 |
·导致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57-61页 |
·政府对国产机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 第57页 |
·专业人才稀缺 | 第57-58页 |
·研发投入不够,产品附加值低 | 第58页 |
·市场集中度低,无法形成集聚效应 | 第58页 |
·品牌效应不强 | 第58-59页 |
·外资力量显著 | 第59页 |
·进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 第59页 |
·国家尚未完善产业安全防范体系 | 第59-61页 |
5 规避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61-77页 |
·国外典型经验借鉴 | 第61-63页 |
·美国机床业 | 第61页 |
·德国机床业 | 第61-62页 |
·日本机床业 | 第62-63页 |
·规避中国机床业产业安全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63-77页 |
·加大对国产机床的扶持力度 | 第63-64页 |
·加大机床业专业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 | 第64-65页 |
·加大机床业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第65-66页 |
·发挥产业聚焦效应,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床制造基地 | 第66-67页 |
·努力塑造国际知名机床企业品牌 | 第67-68页 |
·合理利用外资 | 第68-69页 |
·进一步优化机床产品的进出口结构 | 第69-70页 |
·加快完善产业安全防范体系 | 第70-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5-87页 |
一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
二 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 第85页 |
三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摘要 | 第88-89页 |
Abstract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