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进展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及评估指标体系 | 第17-19页 |
2.1 生态系统服务内涵确定 | 第17页 |
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第17-19页 |
3 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构建 | 第19-32页 |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基础模型 | 第19-20页 |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 | 第20-22页 |
3.2.1 县域尺度分析 | 第20页 |
3.2.2 动态评估分析 | 第20页 |
3.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改进 | 第20-22页 |
3.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Fij)修订 | 第22-26页 |
3.3.1 基本土地利用类型当量因子修订 | 第22页 |
3.3.2 特殊土地利用类型当量因子修订 | 第22-26页 |
3.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性系数(Pi)修正 | 第26-27页 |
3.4.1 修正依据 | 第26-27页 |
3.4.2 修正方法 | 第27页 |
3.5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Et)测算 | 第27-28页 |
3.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性系数(Qt)调整 | 第28-31页 |
3.6.1 调整依据 | 第28页 |
3.6.2 调整方法 | 第28-31页 |
3.7 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4 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实证研究 | 第32-58页 |
4.1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来源 | 第32-35页 |
4.1.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 第32-33页 |
4.1.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第33-34页 |
4.1.3 区域生态概况 | 第34页 |
4.1.4 资料来源 | 第34-35页 |
4.2 青龙县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7页 |
4.2.1 青龙县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 第35-36页 |
4.2.2 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 第36-37页 |
4.3 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 | 第37-47页 |
4.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Fij)修订 | 第37-38页 |
4.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性系数(Pi)修正 | 第38-41页 |
4.3.3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Et)测算 | 第41-42页 |
4.3.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性系数(Qt)调整 | 第42-43页 |
4.3.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结果 | 第43-47页 |
4.4 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 第47-54页 |
4.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 | 第47-48页 |
4.4.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间变化 | 第48-51页 |
4.4.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 | 第51-54页 |
4.5 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8页 |
4.5.1 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 | 第54-55页 |
4.5.2 粮食单产的经济价值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 | 第55-56页 |
4.5.3 经济性系数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 | 第56-58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表 | 第62-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