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2、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 第13-18页 | 
| 1、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 第13-14页 | 
| 2、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6页 | 
| 3、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8页 |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18-22页 | 
| (一)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缺失 | 第18-19页 | 
| 1、教师观念守旧,对个性化教学认识不足 | 第18页 | 
| 2、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不足 | 第18-19页 | 
| (二)学生个性化意识淡薄,学习动力不足 | 第19-20页 | 
| 1、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 第19页 | 
| 2、学生不能有效合作,合作流于形式 | 第19-20页 | 
| 3、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 | 第20页 | 
| (三)课堂个性化教学设施的不完善 | 第20-21页 | 
| 1、硬件设施不齐全,个性化教学难以实施 | 第20-21页 | 
| 2、个性化教学未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现代教学技术 | 第21页 | 
| (四)个性化教学评价体制单一,缺乏多元性 | 第21-22页 | 
| 1、评价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 | 第21-22页 | 
| 2、评价以“知识本位”为主,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评价 | 第22页 |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22-29页 | 
| (一)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 第22-24页 | 
| 1、更新教师的观念,深化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 第22-23页 | 
| 2、教师不断完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内容 | 第23-24页 | 
| (二)加强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增强学生自我意识 | 第24-26页 | 
| 1、加强学生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识 | 第24页 | 
| 2、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合作中激发自身学习动力 | 第24-25页 | 
| 3、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 第25-26页 | 
| (三)完善个性化教学设施 | 第26-27页 | 
| 1、优化个性化教学物质环境 | 第26-27页 | 
| 2、将个性化教学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效结合 | 第27页 | 
| (四)完善个性化教学评价机制 | 第27-29页 | 
| 1、变革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和标准 | 第27-28页 | 
| 2、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