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分成像法的大气相干长度测试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15页 |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8-12页 |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 | 第16-25页 |
| 2.1 大气湍流的产生机理 | 第16-17页 |
| 2.2 大气湍流中的折射率场 | 第17-20页 |
| 2.2.1 折射率结构常数 | 第17-19页 |
| 2.2.2 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性质 | 第19-20页 |
| 2.3 光在湍流大气中的空间相干性退化 | 第20-23页 |
| 2.3.1 相位起伏 | 第20-22页 |
| 2.3.2 到达角起伏 | 第22-23页 |
| 2.4 大气相干长度 | 第23-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大气湍流强度测试方法 | 第25-32页 |
| 3.1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测量方法 | 第25-27页 |
| 3.1.1 温度脉动法 | 第25页 |
| 3.1.2 激光闪烁法 | 第25-26页 |
| 3.1.3 雷达测量法 | 第26-27页 |
| 3.2 大气相干长度测试方法 | 第27-31页 |
| 3.2.1 DIMM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 3.2.2 几种理论公式的分析比较 | 第30-31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DIMM大气相干长度仪的设计 | 第32-50页 |
| 4.1 系统组成与原理 | 第32-34页 |
| 4.2 光机结构设计 | 第34-42页 |
| 4.2.1 光学设计 | 第34-39页 |
| 4.2.2 机械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 4.3 伺服单元设计 | 第42-44页 |
| 4.4 图像采集与处理单元设计 | 第44-49页 |
| 4.4.1 图像采集单元 | 第44-47页 |
| 4.4.2 处理单元 | 第47-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实测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 5.1 测试设备组成 | 第50页 |
| 5.2 测试现场与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 5.3 系统不足与改进 | 第53-5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