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腈水解酶选择性氧化R-扁桃腈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1页 | 
| ·扁桃酸简介 | 第8-10页 | 
| ·扁桃酸的性质及用途 | 第8页 | 
| ·扁桃酸的制备 | 第8-9页 | 
| ·制备光学纯扁桃酸的意义 | 第9-10页 | 
| ·光学纯扁桃酸的拆分方法 | 第10-14页 | 
| ·膜拆分法 | 第10页 | 
| ·结晶拆分法 | 第10-11页 | 
| ·色谱拆分法 | 第11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11-12页 | 
| ·生物催化法 | 第12-14页 | 
| ·腈水解酶简介 | 第14-17页 | 
| ·腈水解酶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 ·腈水解酶的应用 | 第15-16页 | 
| ·腈水解酶选择性水解扁桃腈的机制 | 第16-17页 | 
| ·影响酶活的因素 | 第17页 | 
| ·固定化酶的研究及应用 | 第17-20页 | 
| ·酶的固定化方法 | 第17-19页 | 
| ·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2 实验原理 | 第21-25页 | 
| ·扁桃酸和扁桃腈紫外法测定原理 | 第21页 | 
| ·腈水解酶分子量测定 | 第21-22页 | 
| ·葡聚糖凝胶过滤法 | 第21-22页 | 
| ·SDS-PAGE 电泳法 | 第22页 | 
| ·油水双相反应 | 第22-23页 | 
| ·固定化酶 | 第23页 | 
| ·红外光谱 | 第23-24页 | 
| ·核磁共振 | 第24-25页 | 
| 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 4 实验方法 | 第27-38页 | 
| ·腈水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27页 | 
| ·腈水解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页 | 
| ·膜分离法纯化腈水解酶 | 第27页 |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 第27-29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27-28页 | 
| ·操作方法 | 第28-29页 | 
|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 第29-30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29页 | 
| ·实验操作 | 第29-30页 | 
| ·单相催化反应 | 第30-31页 | 
| ·底物浓度 | 第30页 | 
| ·反应体系的pH | 第30-31页 | 
| ·反应温度 | 第31页 | 
| ·腈水解酶用量 | 第31页 | 
| ·双相催化反应 | 第31-33页 | 
| ·单双相催化效率对比 | 第31页 | 
| ·最佳油水相比 | 第31-32页 | 
| ·添加R-扁桃酸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 ·添加树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固定化腈水解酶的制备 | 第33-35页 | 
| ·大孔树脂接枝赖氨酸衍生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固定化腈水解酶的制备 | 第34页 | 
| ·固定化腈水解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34-35页 | 
| ·紫外法测定R-扁桃酸的含量 | 第35-36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5-36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36页 | 
| ·产物光学纯度的检测 | 第36-38页 |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 ·腈水解酶的预处理 | 第38-40页 | 
| ·纯化过程的最佳pH | 第38页 | 
| ·冻干保护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 ·腈水解酶分子量 | 第39-40页 | 
| ·游离酶制备 R-扁桃酸 | 第40-46页 | 
| ·单相催化反应 | 第40-42页 | 
| ·双相催化反应 | 第42-46页 | 
| ·固定化酶制备 R-扁桃酸 | 第46-52页 | 
| ·固定化腈水解酶的制备 | 第46-49页 | 
| ·固定化腈水解酶的酶学性质及其表征 | 第49-52页 | 
| ·产物的表征 | 第52-55页 | 
| ·红外分析 | 第52-53页 | 
| ·核磁共振光谱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