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3页 |
1.1 EMCV国内外流行情况 | 第16页 |
1.2 EMCV的分类 | 第16页 |
1.3 EMCV的分子特征 | 第16-19页 |
1.3.1 EMCV 5'非编码区和 3'非编码区 | 第17页 |
1.3.2 EMCV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 第17-19页 |
1.4 EMCV的致病性 | 第19-20页 |
1.4.1 宿主范围及传播途径 | 第19页 |
1.4.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1.5 EMCV疫苗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1 灭活疫苗和弱毒苗 | 第20页 |
1.5.2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0-21页 |
1.6 EMCV反向遗传学进展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EMCV-HB10毒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病毒株及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3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EMCV-HB10 TCID50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4页 |
2.2.2 蚀斑试验 | 第24页 |
2.2.3 EMCV-HB10株存活曲线及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第24页 |
2.2.4 组织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4页 |
2.2.5 组织RNA的提取及组织器官病毒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 结果 | 第25-29页 |
2.3.1 EMCV-HB10的生长曲线和蚀斑 | 第25页 |
2.3.2 EMCV-HB10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3 小鼠的的存活曲线 | 第26页 |
2.3.4 小鼠组织病理变化 | 第26-28页 |
2.3.5 组织器官病毒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EMCV-HB10 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研究 | 第31-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3.1.1 病毒株、实验动物、菌株和细胞株 | 第3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32页 |
3.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2页 |
3.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3.2.1 EMCV总RNA的提取 | 第33页 |
3.2.2 EMCV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33-34页 |
3.2.3 EMCV-HB10 cDNA感染性克隆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4-36页 |
3.2.4 EMCV-HB10株感染性克隆的拯救 | 第36-37页 |
3.2.5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37-3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3.3.1 EMCV-HB10全长感染性克隆cDNA质粒构建 | 第38-39页 |
3.3.2 EMCV病毒的拯救 | 第39页 |
3.3.3 拯救病毒rEMCV-C9的RT-PCR测序鉴定 | 第39-40页 |
3.3.4 拯救病毒rEMCV-C9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 | 第40-41页 |
3.3.5 拯救病毒rEMCV-C9的生长特性 | 第41页 |
3.3.6 拯救病毒rEMCV-C9的蚀斑 | 第41-42页 |
3.3.7 拯救病毒rEMCV-C9的半数致死量(LD50) | 第42-43页 |
3.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EMCV重组疫苗载体及表达eGFP嵌合病毒的构建 | 第45-5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1 病毒及实验动物 | 第45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45页 |
4.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50页 |
4.2.1 病毒RNA的提取 | 第45页 |
4.2.2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45-46页 |
4.2.3 重组质粒pC9-P190-Flag-MCS-?2A和pC9-P190-Flag-eGFP-?2A的构建 | 第46-48页 |
4.2.4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48-5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0-56页 |
4.3.1 拯救病毒rC9-P190-Flag-MCS-?2A的鉴定 | 第50-52页 |
4.3.2 拯救病毒rC9-P190-Flag-eGFP-?2A的鉴定 | 第52-56页 |
4.4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