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硅调谐器的实现原理及技术分析 | 第15-3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超外差 | 第15-18页 |
2.3 镜像抑制 | 第18-21页 |
2.4 零中频及直流失调 | 第21-23页 |
2.5 低中频 | 第23-24页 |
2.6 非线性 | 第24-38页 |
2.6.1 泰勒级数的近似展开 | 第24-25页 |
2.6.2 单级1dB增益压缩和多级放大器级联的动态范围 | 第25-26页 |
2.6.3 非线性失真带来的常见问题及量化指标IIP3和IIP2 | 第26-30页 |
2.6.4 级联放大器的线性度范围 | 第30-32页 |
2.6.5 多信号输入条件下的复合线性度指标CSO&CTB | 第32-38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3章 硅调谐器的指标测量 | 第39-6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C/N载噪比与噪声系数及灵敏度 | 第39-44页 |
3.3 临道选择性及镜像抑制 | 第44-48页 |
3.4 S参数 | 第48-49页 |
3.5 频率泄漏 | 第49-52页 |
3.6 3阶交截点IIP3 | 第52-54页 |
3.7 交叉调制 | 第54-57页 |
3.8 2阶及3阶复合线性度CSO&CTB | 第57-68页 |
3.9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4章 硅调谐器的指标评估及测量总结 | 第69-77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硅调谐器的指标评估及测量总结 | 第69-76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