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

人体站立平衡系统建模与平衡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人体站立平衡调节系统简述第13-16页
        1.2.1 人体站立平衡分类第13页
        1.2.2 人体站立平衡生物构成第13-15页
        1.2.3 人体站立平衡的控制策略第15-16页
    1.3 人体站立平衡能力评定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主观评定法第16-17页
        1.3.2 平衡检测仪器方法第17-22页
    1.4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人体站立平衡能力评价实验系统构建第26-40页
    2.1 人体站立平衡能力评价系统的构成第26-27页
    2.2 足底激励运动平台机构第27-29页
    2.3 人体运动数据采集系统性能分析第29-35页
        2.3.1 运动平台信息采集器第29-30页
        2.3.2 人体足底压力位置检测台第30-34页
        2.3.3 人体关节角度传感器第34-35页
    2.4 足底激励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分析第35-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人体站立平衡系统解析模型建模第40-63页
    3.1 人体运动控制器模型第40-43页
        3.1.1 小脑细胞生物微分器第40-42页
        3.1.2 小脑细胞生物有限带宽积分器第42-43页
    3.2 人体的感觉器官模型第43-45页
    3.3 人体倒立摆模型的动力学建模第45-50页
        3.3.1 单体段人体模型的动力学建模第45-46页
        3.3.2 三体段人体模型的动力学建模第46-50页
    3.4 人体运动的间断控制模式第50-53页
    3.5 人体的站立系统解析模型与仿真第53-61页
        3.5.1 人体的站立系统解析模型第53-54页
        3.5.2 人体的站立系统解析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第54-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基于T-S模糊模型的人体站立平衡系统辨识第63-74页
    4.1 人体站立系统的MIMO模糊建模策略第63-65页
    4.2 人体站立平衡系统的辨识数据获取第65-67页
    4.3 基于T-S模糊辨识算法的人体站立系统建模第67-69页
    4.4 人体站立数据的聚类结果第69-70页
    4.5 人体站立平衡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基于特征量的人体站立平衡能力评价方法第74-103页
    5.1 人体站立平衡能力的评价策略第74-75页
    5.2 人体站立数据采集第75-78页
        5.2.1 静态条件的人体站立数据采集第75-76页
        5.2.2 激励状态下人体站立数据采集第76-77页
        5.2.3 基于带通切比雪夫数字滤波的数据预处理第77-78页
    5.3 人体站立数据的相空间重构第78-85页
        5.3.1 人体站立数据的重构参数计算第78-84页
        5.3.2 受试者运动数据重构的相空间吸引子第84-85页
    5.4 人体站立平衡调节数据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性判定第85-90页
    5.5 基于特征量的平衡能力评价指标第90-93页
    5.6 平衡站立实验与平衡能力分析第93-102页
        5.6.1 静态站立实验第93-97页
        5.6.2 动态站立实验第97-100页
        5.6.3 站立实验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5.7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状动脉评分在支架内再狭窄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下一篇: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