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独立董事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7-25页 |
2.1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 第17-21页 |
2.1.1 独立董事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独立董事制度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3 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18-20页 |
2.1.4 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20-21页 |
2.2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 第21-23页 |
2.2.1 公司内部治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2.2.2 公司外部社会性的意义 | 第22-23页 |
2.3 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1 动摇制度本身的基础 | 第23页 |
2.3.2 影响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23-24页 |
2.3.3 限制独立董事独立权的行使 | 第24-25页 |
3 国外主要国家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 第25-32页 |
3.1 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制 | 第25-28页 |
3.1.1 美国的法律规制 | 第25-26页 |
3.1.2 日本的法律规制 | 第26-28页 |
3.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2页 |
3.2.1 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相结合 | 第28-29页 |
3.2.2 促进利益机制向多元化发展 | 第29页 |
3.2.3 重视社会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 | 第29-30页 |
3.2.4 市场调节与法律规制互为补充 | 第30-32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现状及法律规制的缺失 | 第32-41页 |
4.1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规制 | 第32-35页 |
4.1.1《公司法》的规制 | 第32页 |
4.1.2《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规制 | 第32-34页 |
4.1.3《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制 | 第34-35页 |
4.2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缺乏的原因 | 第35-38页 |
4.2.1 法律规制过于笼统 | 第35-36页 |
4.2.2 薪酬机制依赖性过高 | 第36页 |
4.2.3 发表独立意见风险较大 | 第36-37页 |
4.2.4 成本-效益不相对等 | 第37-38页 |
4.3 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实态分析 | 第38-41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41-48页 |
5.1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41-43页 |
5.1.1 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 | 第41页 |
5.1.2 有效抑制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控制 | 第41-42页 |
5.1.3 加强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 第42-43页 |
5.2 明确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分工及责任承担 | 第43-44页 |
5.2.1 建立分工明确的双层监督体系 | 第43页 |
5.2.2 建立具体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43-44页 |
5.3 建立统一的独立董事备选机构 | 第44-45页 |
5.3.1 建立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独立董事资格标准 | 第44页 |
5.3.2 提高独立董事的职业道德标准 | 第44-45页 |
5.3.3 明确独立董事备选机构的职能 | 第45页 |
5.4 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与罢免程序 | 第45-46页 |
5.4.1 建立市场化的选聘机制 | 第45页 |
5.4.2 建立规范的罢免程序 | 第45-46页 |
5.5 完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 | 第46-48页 |
5.5.1 建立双层薪酬体制 | 第46页 |
5.5.2 明确薪酬发放主体 | 第46-47页 |
5.5.3 明确薪酬组成部分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