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消费的哲学审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和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三) 论文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二、面子消费及其特性 | 第14-19页 |
(一)“面子消费”释义 | 第14-16页 |
(二) 面子消费的特性 | 第16-19页 |
三、面子消费的价值意义及其限度 | 第19-24页 |
(一) 面子消费的价值意义 | 第19-20页 |
(二) 面子消费的限度 | 第20-24页 |
1、主体自我的畸形发展 | 第20-21页 |
2、人际关系的全面扭曲 | 第21-22页 |
3、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 第22-24页 |
四、面子消费的根源 | 第24-33页 |
(一) 面子消费的思想根源 | 第24-27页 |
1、传统面子文化 | 第24-26页 |
2、现代消费心理 | 第26-27页 |
(二) 面子消费的物质根源 | 第27-29页 |
1、物质的丰盛 | 第28页 |
2、经济的发展 | 第28-29页 |
(三) 面子消费的社会动力 | 第29-33页 |
1、刺激消费的需要 | 第30-31页 |
2、大众传媒的导向 | 第31-33页 |
五、扬弃“面子消费” | 第33-37页 |
(一) 正确审视面子消费误区 | 第33-34页 |
(二) 树立和谐消费价值理念 | 第34-35页 |
(三) 合理引导面子消费行为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