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外围南部油田储层压力预测及调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特征分析 | 第12-23页 |
1.1 外围油田地质概况 | 第12页 |
1.2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特征分析 | 第12-15页 |
1.2.1 外围油田油层组合 | 第12页 |
1.2.2 外围油田储层沉积特征 | 第12-15页 |
1.3 岩石矿物特性及孔隙结构分析 | 第15-19页 |
1.3.1 储层岩石矿物特征 | 第15页 |
1.3.2 岩样孔隙结构特征 | 第15-19页 |
1.4 外围油田断层发育特征 | 第19页 |
1.5 外围油田储层裂缝特征 | 第19-23页 |
第二章 调整区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23-40页 |
2.1 外围油田单砂体分布规律 | 第23-24页 |
2.2 理想单井系统压力模型 | 第24-26页 |
2.3 邻井对压力分布的干扰 | 第26-28页 |
2.4 定产量时的压力分布理论模型 | 第28-33页 |
2.4.1 稳定渗流压力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2.4.2 受断层影响井压力分布规律 | 第29-33页 |
2.5 改变注采条件时压力理论模型 | 第33-37页 |
2.5.1 压力波在稳定生产地层中的传播 | 第33页 |
2.5.2 稳定生产地层中压力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2.5.3 产量变化引起的地层压力动态 | 第34-36页 |
2.5.4 动态压力的定量计算 | 第36-37页 |
2.6 钻关后压力理论模型 | 第37-39页 |
2.6.1 单井地层压力理论模型 | 第37-38页 |
2.6.2 油水井压力恢复地层压力理论模型 | 第38-39页 |
2.7 外围油田储层压力预测模型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大庆外围油田调整井压力调控技术研究 | 第40-51页 |
3.1 影响储层压力的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3.1.1 地层压力随井距和渗透率变化 | 第40页 |
3.1.2 地层压力随邻井产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3.1.3 地层压力随生产时间的变化 | 第41页 |
3.1.4 地层压力随导压系数和生产时间的变化 | 第41-42页 |
3.2 异常压力的定量控制方法 | 第42-43页 |
3.3 压力剖面调整技术 | 第43-51页 |
3.3.1 保压注水压力调控技术 | 第44-45页 |
3.3.2 钻关后储层压力变化及调整技术 | 第45-49页 |
3.3.3 注水井放溢泄压调整技术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 | 第51-61页 |
4.1 试验区确定原则及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4.2 储层压力预测模型验证性试验 | 第52-55页 |
4.3 压力剖面调整技术现场应用 | 第55-60页 |
4.3.1 区块基本概况 | 第55-57页 |
4.3.2 钻关泄压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4.3.3 朝631区块现场试验小结 | 第59-60页 |
4.4 大庆外围调整井钻关标准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