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大桥水中基坑开挖及承台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深水基础施工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8-12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0-12页 |
1.3 钢板桩支护开挖概述 | 第12-14页 |
1.4 承台施工技术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1.5 桥面铺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6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总体部署 | 第17-21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9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1.2 气候 | 第17-18页 |
2.1.3 水文及河流 | 第18页 |
2.1.4 地震 | 第18页 |
2.1.5 地层结构 | 第18-19页 |
2.1.6 地下水位 | 第19页 |
2.2 无定河大桥施工总体方案 | 第19-20页 |
2.2.1 施工程序 | 第19-20页 |
2.2.2 施工方案比选 | 第20页 |
2.2.3 承台施工顺序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无定河大桥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 第21-41页 |
3.1 工程难点 | 第21页 |
3.2 施工方法及工艺比选 | 第21-23页 |
3.3 钢板桩支护验算 | 第23-33页 |
3.3.1 工况一验算 | 第23-25页 |
3.3.2 工况二验算 | 第25-27页 |
3.3.3 工况三验算 | 第27-29页 |
3.3.4 工况四验算 | 第29-31页 |
3.3.5 工况五验算 | 第31-33页 |
3.4 钢板桩支护计算 | 第33-36页 |
3.4.1 计算参数 | 第33-34页 |
3.4.2 计算结果 | 第34-36页 |
3.5 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法 | 第36-40页 |
3.5.1 场地平整与施工放样 | 第36-37页 |
3.5.2 钢板桩施工 | 第37-38页 |
3.5.3 基坑开挖 | 第38页 |
3.5.4 钢板桩支撑安装 | 第38-39页 |
3.5.5 基坑二次开挖 | 第39页 |
3.5.6 承台垫层施工 | 第39页 |
3.5.7 拆除工作 | 第39-40页 |
3.5.8 基坑变形观测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无定河大桥水下承台施工技术 | 第41-57页 |
4.1 承台主体施工工艺 | 第41-47页 |
4.1.1 施工总过程 | 第41页 |
4.1.2 基底处理 | 第41-42页 |
4.1.3 钢筋绑扎 | 第42-45页 |
4.1.4 支设模板 | 第45-47页 |
4.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 第47-49页 |
4.2.1 水化热计算 | 第47-48页 |
4.2.2 混凝土升温 | 第48-49页 |
4.2.3 拌合温度计算 | 第49页 |
4.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与分析 | 第49-56页 |
4.3.1 冷却系统安装 | 第49-50页 |
4.3.2 温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无定河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技术 | 第57-65页 |
5.1 桥面界面处理工艺 | 第57-59页 |
5.1.1 铣刨处理 | 第57页 |
5.1.2 技术要求 | 第57页 |
5.1.3 技术参数选取 | 第57-58页 |
5.1.4 施工控制要点 | 第58-59页 |
5.2 粘结层施工 | 第59-60页 |
5.2.1 材料要求 | 第59页 |
5.2.2 施工方案 | 第59页 |
5.2.3 施工质量控制 | 第59-60页 |
5.3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 第60-64页 |
5.3.1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 第60-61页 |
5.3.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 第61-62页 |
5.3.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 第62-63页 |
5.3.4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 第63页 |
5.3.5 施工缝设置与处理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