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性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引言第10页
    1.1 氢的研究现状第10-16页
        1.1.1 氢的特点第10-11页
        1.1.2 氢的制取第11-12页
        1.1.3 氢的存储第12-15页
        1.1.4 氢的应用第15-16页
    1.2 硼氢化钠催化水解制氢第16-22页
        1.2.1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机理第17-18页
        1.2.2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8-20页
        1.2.3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动力学研究第20-21页
        1.2.4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21-22页
    1.3 化学镀技术第22-26页
        1.3.1 化学镀机理第23-25页
        1.3.2 化学镀反应的动力学第25-26页
        1.3.3 化学镀制备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进展第2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34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8-29页
        2.1.1 实验药品第28页
        2.1.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2 化学镀法制备催化剂第29-32页
        2.2.1 化学镀基体的前处理工艺第29-30页
        2.2.2 化学镀法制备催化剂的实验步骤第30-31页
            2.2.2.1 化学镀法制备Co–W–P/γ-Al_2O_3催化剂第30页
            2.2.2.2 化学镀法制备Co–Ni–W–P/γ-Al_2O_3催化剂第30-31页
            2.2.2.3 化学镀法制备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第31页
        2.2.3 催化剂制备的的工艺流程图第31-32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2-33页
        2.3.1 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第32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32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2.3.4 全自动比表面分析仪(BET)第32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32页
        2.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第32-33页
    2.4 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第33-34页
第三章 负载型Co–W–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性能表征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2.1 Co–W–P/γ-Al_2O_3催化剂的物理表征第35-37页
        3.2.2 Co–W–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第37-44页
            3.2.2.1 NaOH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2.2.2 NaBH_4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3.2.2.3 化学镀时间的影响第39页
            3.2.2.4 CoSO_4/Na_2WO_4浓度比例的影响第39-40页
            3.2.2.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40-41页
            3.2.2.6 Co–W–P/γ-Al_2O_3催化剂的动力学探究第41-43页
            3.2.2.7 Co–W–P/γ-Al_2O_3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的研究第43-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负载型Co–Ni–W–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性能表征第46-58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4.2.1 Co–Ni–W–P/γ-Al_2O_3催化剂的物理表征第47-49页
        4.2.2 Co–Ni–W–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第49-56页
            4.2.2.1 Na_2WO_4浓度的影响第49-50页
            4.2.2.2 化学镀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4.2.2.3 NaOH浓度的影响第51页
            4.2.2.4 NaBH_4浓度的作用第51-52页
            4.2.2.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2-53页
            4.2.2.6 可能的反应机制和反应级数第53-54页
            4.2.2.7 Co–Ni–W–P/γ-Al_2O_3催化剂的动力学探究第54-55页
            4.2.2.8 Co–Ni–W–P/γ-Al_2O_3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的研究第55-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负载型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性能表征第58-70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5.2.1 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物理表征第59-61页
        5.2.2 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第61-68页
            5.2.2.1 NaOH浓度的影响第61-62页
            5.2.2.2 NaBH_4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5.2.2.3 化学镀时间的影响第63页
            5.2.2.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3-64页
            5.2.2.5 Na_2MoO_4浓度的影响第64-66页
            5.2.2.6 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第66-67页
            5.2.2.7 Co–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第67-68页
    5.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论文总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4页
致谢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相关论文第86-88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8-89页
所获荣誉及奖励第89-92页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地铁运维公司作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货物贸易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