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3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人类学对仪式/仪式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仪式/仪式化与表演的联系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第四节 田野介绍 | 第22-30页 |
一、选址缘由 | 第22页 |
二、N寺印象 | 第22-26页 |
三、寺院“重生” | 第26-27页 |
四、被构建的寺院历史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佛教制度历史 | 第30-37页 |
第一节 佛教寺院历史 | 第30-34页 |
一、佛教的传入 | 第30-33页 |
二、寺院经济史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政教关系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自助”寺院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僧人“不在场” | 第37页 |
第二节 义工组织 | 第37-44页 |
一、寺院的义工认同问题 | 第39-40页 |
二、归顺原因 | 第40-44页 |
第三节 寺院与信众 | 第44-47页 |
第四节 老年居士 | 第47-48页 |
第五节 信众眼中的寺院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分析 | 第51-75页 |
第一节 “新宗教运动”? | 第51页 |
第二节 仪式 | 第51-57页 |
一、日常生活的仪式化(ritualization) | 第51-53页 |
二、作为个体需求 | 第53-55页 |
三、统一作为政府的监管手段 | 第55-57页 |
第三节 作为地方能动力的佛教民俗化 | 第57-60页 |
第四节 作为表演的寺院 | 第60-75页 |
一、表演设置(settings) | 第60-65页 |
二、剧班与角色 | 第65-71页 |
三、表演与生产 | 第71-73页 |
四、表演与权力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75-7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附录一:受访者信息列表 | 第82-83页 |
附录二:图表信息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