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重力、微重力和模拟微重力 | 第11-13页 |
1.2.1 重力和微重力 | 第11页 |
1.2.2 微重力效应的模拟 | 第11-13页 |
1.3 微重力的生物学效应 | 第13-14页 |
1.3.1 微重力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 第13页 |
1.3.2 微重力对肌肉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3 微重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4页 |
1.3.4 微重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第14页 |
1.4 海马,小脑,皮层和神经胶质瘤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2 人脑神经组织,鼠脑神经组织 | 第17-18页 |
2.3 主要试剂及抗体 | 第18页 |
2.4 原代组织块和细胞培养准备工作 | 第18-19页 |
2.4.1 解剖器械的清洗与灭菌 | 第18页 |
2.4.2 培养瓶、培养皿的包被处理 | 第18页 |
2.4.3 DMEM-F12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18-19页 |
2.5 体外组织块和原代细胞培养 | 第19-20页 |
2.5.1 组织块培养 | 第19-20页 |
2.5.2 原代细胞培养 | 第20页 |
2.6 模拟微重力效应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7 海马、小脑、皮层组织块的明场、相差显微镜拍摄 | 第21页 |
2.8 海马、小脑组织块的HE染色 | 第21-22页 |
2.8.1 海马、小脑组织块的冰冻切片的制备 | 第21-22页 |
2.8.2 冰冻切片的HE染色 | 第22页 |
2.9 原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组织块标本的制备及拍照 | 第22-24页 |
2.9.1 2.5 %戊二醛固定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9.2 环境扫描电镜组织块样品制备 | 第22-23页 |
2.9.3 组织块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 | 第23页 |
2.9.4 透射电镜组织块样本制备 | 第23-24页 |
2.9.5 组织块的透射电镜拍摄 | 第24页 |
2.10 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 第24-27页 |
2.10.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24-25页 |
2.10.2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7-43页 |
3.1 海马、小脑、皮层组织块明场、相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 | 第27-31页 |
3.1.1 海马脑区sMG组和Ctr组组织块的表面形态比较 | 第27-28页 |
3.1.2 小脑脑区sMG组和Ctr组组织块的表面形态比较 | 第28-29页 |
3.1.3 皮层脑区sMG组和Ctr组组织块的表面形态比较 | 第29-30页 |
3.1.4 小结 | 第30-31页 |
3.2 海马、小脑组织块HE染色的结果 | 第31-33页 |
3.2.1 海马组织块HE染色结果 | 第31-32页 |
3.2.2 小脑组织块HE染色结果 | 第32页 |
3.2.3 小结 | 第32-33页 |
3.3 组织块电镜观察的结果 | 第33-36页 |
3.3.1 皮层组织块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33-34页 |
3.3.2 海马组织块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34-36页 |
3.3.3 小结 | 第36页 |
3.4 海马、小脑、皮层、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 第36-43页 |
3.4.1 海马、小脑、皮层脑区回转至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情况 | 第36-39页 |
3.4.2 海马组织块石蜡切片TUNEL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3.4.3 胶质瘤回转至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情况 | 第40-42页 |
3.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9页 |
4.1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海马、小脑、皮层组织块形态学影响的分析 | 第43-46页 |
4.2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海马、小脑、皮层、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影响的分析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