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0页 |
| 1.1 腈基作为反应位点——合成邻卤硫代苯甲酰胺 | 第8-18页 |
| 1.1.1 硫化氢为硫源 | 第9-10页 |
| 1.1.2 硫化铵为硫源 | 第10-11页 |
| 1.1.3 硫氢化钠为硫源 | 第11-13页 |
| 1.1.4 硫代乙酸为硫源 | 第13-14页 |
| 1.1.5 劳森试剂及其衍生物为硫源 | 第14-18页 |
| 1.2 卤素作为反应位点——合成邻巯基苯腈 | 第18-21页 |
| 1.2.1 硫氢化钠为硫源 | 第18-19页 |
| 1.2.2 硫化钠为硫源 | 第19-20页 |
| 1.2.3 硫代乙酸为硫源 | 第20-21页 |
| 1.2.4 甲硫醇钠为硫源 | 第21页 |
| 1.3 腈基和卤素共同作为反应位点——合成苯并二磺酚3硫酮 | 第21-28页 |
| 1.3.1 苯硫酚衍生物为原料 | 第23页 |
| 1.3.2 苯并二硫化物为原料 | 第23-25页 |
| 1.3.3 硫代杂环为原料 | 第25-26页 |
| 1.3.4 邻卤苯甲醛为原料 | 第26-27页 |
| 1.3.5 其他化合物为原料 | 第27-28页 |
| 1.4 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1.4.1 课题的意义 | 第28-29页 |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41页 |
| 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2.3 目标产物的表征 | 第31页 |
| 2.4 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1页 |
| 2.4.1 邻卤硫代苯甲酰胺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35页 |
| 2.4.2 邻巯基苯腈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37页 |
| 2.4.3 苯并二磺酚3硫酮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38页 |
| 2.4.4 硫代苯甲酰胺和 2,2'-二腈基双(苯硫基)甲烷的形成及表征 | 第38-4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66页 |
| 3.1 腈基作为反应位点——合成邻卤硫代苯甲酰胺 | 第43-50页 |
| 3.1.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3-46页 |
| 3.1.2 通用性的考察 | 第46-50页 |
| 3.2 卤素作为反应位点——合成邻巯基苯腈 | 第50-58页 |
|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 3.2.2 通用性的考察 | 第53-54页 |
| 3.2.3 副产物的产生过程 | 第54-58页 |
| 3.3 腈基和卤素共同作为反应位点——合成苯并二磺酚3硫酮 | 第58-66页 |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9-63页 |
| 3.3.2 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3-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附录 | 第73-102页 |
| 质谱图 | 第73-80页 |
| 核磁图 | 第80-96页 |
| 单晶数据 | 第96-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 个人简介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