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仔稚鱼及饵料生物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1 仔稚鱼摄食生态学研究 | 第11-16页 |
1.1 食物组成 | 第11页 |
1.2 摄食选择 | 第11-12页 |
1.3 仔稚鱼摄食随个体发育的变化 | 第12-13页 |
1.4 仔稚鱼摄食随时空变化 | 第13-16页 |
1.4.1 时间变化 | 第13-16页 |
1.4.2 空间变化 | 第16页 |
2 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 | 第16-18页 |
2.1 国外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2.2 国内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 第18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象山港春、夏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特征 | 第20-33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1.1.1 调查方法与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1.1.2 种类鉴定 | 第21-22页 |
1.1.3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1.2.1 环境参数 | 第22-23页 |
1.2.2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 第23-25页 |
1.2.3 优势种 | 第25-26页 |
1.2.4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第26页 |
1.2.5 浮游动物密度及多样性 | 第26-30页 |
1.2.6 浮游动物密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1.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象山港春、夏季仔稚鱼种类组成结构特征 | 第33-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2.1.1 调查方法与样品采集 | 第33页 |
2.1.2 种类鉴定 | 第33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2.2.1 仔稚鱼种类组成 | 第34-37页 |
2.2.2 仔稚鱼密度变化 | 第37-42页 |
2.2.3 仔稚鱼多样性 | 第42-43页 |
2.2.4 环境因子对仔稚鱼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4.1 温、盐对仔稚鱼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4.2 浮游动物对仔稚鱼分布的影响 | 第44页 |
2.2.5 浮游动物对优势种的影响 | 第44-47页 |
2.3 讨论 | 第47-49页 |
2.3.1 仔稚鱼种类组成 | 第47页 |
2.3.2 仔稚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第三章 象山港蓝点马鲛仔稚鱼摄食属性 | 第49-5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3.1.1 调查时间与方法 | 第49-50页 |
3.1.2 样品处理 | 第50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5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3.2.1 蓝点马鲛仔稚鱼体长 | 第50-51页 |
3.2.2 摄食组成 | 第51-53页 |
3.2.3 蓝点马鲛口裂长与体长 | 第53页 |
3.2.4 饵料生物体长 | 第53-54页 |
3.2.5 蓝点马鲛仔稚鱼与饵料生物出现时间 | 第54-55页 |
3.2.6 仔稚鱼优势种对蓝点马鲛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 讨论 | 第57-59页 |
3.3.1 摄食习性 | 第57-58页 |
3.3.2 与饵料生物的相关性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