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6页 |
1.1 水产养殖废水概述1 | 第11-14页 |
1.1.1 水产养殖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 | 第11-13页 |
1.1.2 水产养殖废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3页 |
1.1.3 水产养殖废水的特点 | 第13页 |
1.1.4 水产养殖废水的环境影响 | 第13-14页 |
1.2 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主要方法 | 第14-17页 |
1.2.2 水产养殖废的生物治理机制 | 第17-19页 |
1.3 蛋白核小球藻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1.3.1 蛋白核小球藻的形态结构 | 第19页 |
1.3.2 蛋白核小球藻的环境条件 | 第19页 |
1.3.3 蛋白核小球藻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9 | 第19-21页 |
1.4 光合细菌的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1.4.1 光合细菌的形态结构 | 第21页 |
1.4.2 光合细菌的环境条件 | 第21页 |
1.4.3 光和细菌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5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 | 第23-24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微藻和细菌培养 | 第26-35页 |
2.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6-27页 |
2.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2.1.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7-2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2.3.1 培养和驯化蛋白核小球藻 | 第31-32页 |
2.3.2 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32-33页 |
2.3.3 光合细菌的活化和培养 | 第33页 |
2.3.4 光合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固定化藻菌体系优化研究 | 第35-56页 |
3.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35-37页 |
3.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5-36页 |
3.1.2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7-4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3.3.1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球最佳条件确定 | 第42-45页 |
3.3.2 藻菌体积比确定 | 第45-47页 |
3.3.3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球形态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3.3.4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球和游离态微生物细胞对废水中氮磷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5 不同温度对固定化藻菌球去除氮磷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6 不同光暗比对固定化藻菌球去除氮磷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对养殖废水治理作用研究 | 第56-69页 |
4.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56-57页 |
4.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6-57页 |
4.1.2 研究内容 | 第57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7-5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3.1 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pH值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DO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3 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COD的影响 | 第63页 |
4.3.4 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NH_4~+-N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5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NO_2~--N的影响 | 第64页 |
4.3.6固定化藻菌细胞球粒投加量对PO_4~(3-)-P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7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球粒治理养殖废水时微藻和菌类间的相互关系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9-7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