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

高频动态载荷下静压轴承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压力机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静压轴承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流体润滑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3.2 油膜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3 静压轴承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第13-14页
        1.4.1 课题研究目的第13页
        1.4.2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4.3 实际应用价值第14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高速超精密压力机方案设计与实验分析第15-32页
    2.1 高速压力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第15-16页
    2.2 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方案设计第16-18页
        2.2.1 压力机的总体方案设计第16-17页
        2.2.2 压力机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2.3 高频动态载荷的产生第18-19页
    2.4 压力机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第19-22页
        2.4.1 压力机曲轴系统第19-20页
        2.4.2 压力机机身第20-21页
        2.4.3 压力机润滑油冷却系统第21-22页
        2.4.4 特殊设计的离合制动器第22页
        2.4.5 导轨系统第22页
    2.5 高频动态载荷下滑动轴承的应用第22-25页
        2.5.1 流体动力润滑原理第23-24页
        2.5.2 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过程第24-25页
    2.6 高频动态载荷下滚动轴承的应用第25-28页
        2.6.1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第26-28页
    2.7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第28-31页
        2.7.1 高频动态载荷下整机的温度测试第28-29页
        2.7.2 不同频率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变化第29-31页
    2.8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计算流体力学及静压轴承基本理论第32-45页
    3.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第32-38页
        3.1.1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第32-37页
        3.1.2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第37-38页
    3.2 静压轴承的概述第38-41页
        3.2.1 静压轴承的结构特点第38页
        3.2.2 静压轴承的优缺点第38-39页
        3.2.3 静压轴承的应用第39-40页
        3.2.4 静压轴承技术的发展第40-41页
    3.3 液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第41页
    3.4 节流器介绍第41-44页
        3.4.1 固定节流器第42-43页
        3.4.2 可变节流器第43-44页
        3.4.3 各种节流器的适用范围第44页
    3.5 本章小节第44-45页
第四章 静压轴承流场数值模拟环境第45-52页
    4.1 CFD概述第45-48页
        4.1.1 FLUENT的基本结构及应用领域第45-46页
        4.1.2 FLUENT计算过程第46-47页
        4.1.3 FLUENT在我国的应用第47-48页
    4.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第48-51页
        4.2.1 GAMBIT概述第48页
        4.2.2 静压轴承建模第48-49页
        4.2.3 网格划分第49-50页
        4.2.4 网格检查第50-51页
        4.2.5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基于CFD的静压轴承特性分析第52-62页
    5.1 导入FLUENT的后处理第52-56页
        5.1.1 定义材料性质第53-54页
        5.1.2 设置边界条件参数第54-55页
        5.1.3 求解第55-56页
    5.2 显示计算结果第56-61页
        5.2.1 主轴转速对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第57-58页
        5.2.2 供油压力对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第58-60页
        5.2.3 半径间隙对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0-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绝经激素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影响的观察研究
下一篇:图像引导的体外自适应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