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3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制动力分配与高效能量回收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3 汽车纵向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4 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与制动力分配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评价指标 | 第20-23页 |
2.3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8页 |
2.3.1 制动力分配关系 | 第24-25页 |
2.3.2 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制动强度z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4 电机与电池的影响 | 第28页 |
2.4 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方法 | 第28-31页 |
2.4.1 传统制动力分配方法 | 第28-30页 |
2.4.2 本文制动力分配方法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基于电机电池联合效率最优的再生制动控制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电机发电特性研究 | 第32-36页 |
3.2.1 电机发电外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3.2.2 电机温度补偿 | 第35-36页 |
3.3 电池充电特性分析 | 第36-41页 |
3.4 电机-电池联合效率优化 | 第41-46页 |
3.4.1 电机-电池联合效率曲线 | 第41-43页 |
3.4.2 基于遗传算法的联合效率优化 | 第43-46页 |
3.5 电机电池联合效率最优的再生制动控制算法 | 第46-48页 |
3.5.1 电机制动转矩优化 | 第46-47页 |
3.5.2 电机电池联合效率最优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基于电池温度安全的再生制动控制 | 第50-66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电池组热模型 | 第50-54页 |
4.3 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电池生热模型 | 第54-56页 |
4.4 基于车辆行驶工况的电池生热控制 | 第56-65页 |
4.4.1 充电电流主动控制方法 | 第56-59页 |
4.4.2 基于模糊逻辑的充电电流控制 | 第59-61页 |
4.4.3 特殊工况下的仿真分析 | 第61-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纵向稳定性控制 | 第66-8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工作区 | 第66-67页 |
5.3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建模 | 第67-72页 |
5.3.1 制动时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67-68页 |
5.3.2 制动时滑移率模型 | 第68-69页 |
5.3.3 魔术轮胎纵向模型 | 第69-70页 |
5.3.4 液压制动系统模型 | 第70-71页 |
5.3.5 制动器模型 | 第71-72页 |
5.4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 | 第72-78页 |
5.4.1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 | 第72-75页 |
5.4.2 传统车辆车轮防抱死控制方法 | 第75-77页 |
5.4.3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方案 | 第77-78页 |
5.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82页 |
5.5.1 液压制动防抱死仿真分析 | 第79-80页 |
5.5.2 机电复合防抱死仿真分析 | 第80-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机电复合制动系统横向稳定性控制 | 第84-100页 |
6.1 引言 | 第84页 |
6.2 弯道制动动力学建模 | 第84-89页 |
6.2.1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84-88页 |
6.2.2 魔术轮胎纵横向联合建模 | 第88-89页 |
6.3 ESP与电机联合横向稳定性控制 | 第89-94页 |
6.3.1 ESP与电机联合控制方法 | 第89-91页 |
6.3.2 横摆力矩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91-93页 |
6.3.3 任务分配逻辑 | 第93-94页 |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94-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7 制动系统最优分散协调控制 | 第100-108页 |
7.1 前言 | 第100页 |
7.2 最优分散协调控制策略 | 第100-102页 |
7.3 制动系统最优分散协调控制策略 | 第102-103页 |
7.4 仿真分析 | 第103-10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9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附录 | 第12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0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