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8页 |
一、蒲公英及各组分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第18-31页 |
1.1 材料 | 第18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1.1.2 药品与试剂 | 第18页 |
1.1.3 仪器 | 第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1.2.1 蒲公英提取物、不同极性组分和阳性对照药样品的制备 | 第18-20页 |
1.2.2 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预实验 | 第20页 |
1.2.3 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0-21页 |
1.2.4 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22-28页 |
1.3.1 实验小鼠一般情况的观察 | 第22-26页 |
1.3.2 蒲公英总提物及三个组分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 第26-27页 |
1.3.3 蒲公英总提物及各组分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 | 第27-28页 |
1.4 讨论 | 第28-30页 |
1.4.1 四氧嘧啶制备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探讨 | 第28-29页 |
1.4.2 多糖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4.3 蒲公英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 第30页 |
1.5 小结 | 第30-31页 |
二、蒲公英抗糖尿病机制初步研究 | 第31-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1.1 药物及试剂 | 第31页 |
2.1.2 仪器 | 第31页 |
2.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抑制实验 | 第31-32页 |
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 第32-34页 |
2.3.1 制备大鼠空肠匀浆 | 第32页 |
2.3.2 筛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第32-33页 |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页 |
2.3.4 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测定 | 第33-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4.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抑制 | 第34页 |
2.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三、蒲公英总多糖联合委陵菜黄酮的抗糖尿病作用研究 | 第36-46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3.1.2 药品与试剂 | 第36页 |
3.1.3 仪器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3.2.1 蒲公英总多糖、委陵菜黄酮及阳性对照给药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3.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7页 |
3.2.3 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44页 |
3.3.1 实验小鼠一般情况的观察 | 第39-42页 |
3.3.2 蒲公英总多糖联合委陵菜黄酮对实验小鼠血糖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蒲公英总多糖联合委陵菜黄酮对实验性小鼠血脂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讨论 | 第44-45页 |
3.4.1 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 第44-45页 |
3.4.2 蒲公英总多糖联合委陵菜黄酮对实验小鼠的影响 | 第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9-50页 |
综述 糖尿病治疗现状 | 第50-5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