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联合太阳能系统干燥核桃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核桃干燥现状 | 第11-14页 |
1.3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论文创新 | 第18-19页 |
第2章 核桃干燥原理与核桃干燥特性实验 | 第19-32页 |
2.1 核桃的干燥 | 第19-22页 |
2.1.1 干燥原理及过程 | 第19页 |
2.1.2 干燥过程的蒸发 | 第19页 |
2.1.3 干燥特性曲线 | 第19-20页 |
2.1.4 干燥阶段 | 第20-21页 |
2.1.5 核桃干燥的特性 | 第21-22页 |
2.2 干燥特性试验 | 第22页 |
2.2.1 实验的材料与设备 | 第22页 |
2.3 实验测试指标 | 第22-23页 |
2.3.1 水分 | 第22页 |
2.3.2 干燥速率 | 第22-23页 |
2.3.3 耗电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4 水分比MR | 第23页 |
2.4 核桃干燥特性的初步实验 | 第23-26页 |
2.4.1 温度对核桃干燥过程的影响 | 第23-25页 |
2.4.2 湿度对核桃干燥过程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 核桃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 | 第26-32页 |
第3章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干燥系统设备的设计计算 | 第32-43页 |
3.1 设计要求 | 第32-34页 |
3.1.1 干燥过程中的耗热量 | 第33页 |
3.1.2 核桃干燥过程中的排水量 | 第33-34页 |
3.1.3 干燥过程中空气消耗量 | 第34页 |
3.2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确定 | 第34-37页 |
3.2.1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2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空气流量 | 第35页 |
3.2.3 太阳能集热器选型 | 第35-37页 |
3.3 热泵系统的确定 | 第37-41页 |
3.3.1 热泵热负荷的确定 | 第38页 |
3.3.1.1 干燥核桃所需消耗热量 | 第38页 |
3.3.1.2 通过冷凝器的参数 | 第38页 |
3.3.2 热泵循环的热计算 | 第38-40页 |
3.3.2.1 制冷工质的流量 | 第39页 |
3.3.2.2 压缩比与理论供热系数 | 第39-40页 |
3.3.2.3 压缩机功率 | 第40页 |
3.3.3 蒸发器面积的确定 | 第40-41页 |
3.3.4 冷凝器面积的确定 | 第41页 |
3.4 其他设备选型 | 第41-43页 |
第4章 最佳工艺干燥方案及干燥实验 | 第43-5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4.2 实验方法与设备 | 第43页 |
4.3 核桃干燥工艺的研究 | 第43-46页 |
4.3.1 三水平三因素正交实验 | 第43-44页 |
4.3.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4 最佳干燥工艺方案实仓实验 | 第46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4.5.1 最佳工艺干燥曲线与日晒干燥进行比较 | 第46-48页 |
4.5.2 增仓实验 | 第48-51页 |
4.5.2.1 不同厚度干燥曲线对比 | 第48-49页 |
4.5.2.2 不同层干燥曲线对比 | 第49-51页 |
4.5.3 不同分层温度变化 | 第51页 |
4.6 核桃干燥品质 | 第51-53页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3-60页 |
5.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测试 | 第53-57页 |
5.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5.1.3 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分析 | 第56-57页 |
5.2 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 第57-60页 |
5.2.1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第6章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0-64页 |
6.1 能耗分析 | 第60-61页 |
6.1.1 能源角度分析 | 第60页 |
6.1.2 劳动力角度分析 | 第60-61页 |
6.1.3 产品销售角度分析 | 第61页 |
6.2 太阳能与热泵联合系统的初投资 | 第61-62页 |
6.2.1 联合装置初投资 | 第61页 |
6.2.2 运行维护费用 | 第61-62页 |
6.2.3 出售获利 | 第62页 |
6.2.4 成本回收期 | 第62页 |
6.3 社会效益 | 第62-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