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有线通信、通信线路工程论文--载波通信论文

多节点宽带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及其实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5-2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第17-21页
        1.2.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原理第17-19页
        1.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应用第19-21页
    1.3 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意义第21-23页
        1.3.1 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2 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技术研究意义第22-23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23-26页
第2章 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及其信道模型第26-38页
    2.1 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第26-34页
        2.1.1 衰落特性第26-28页
        2.1.2 阻抗特性第28-31页
        2.1.3 噪声特性第31-34页
    2.2 Zimmerman经典时域反射信道模型第34-35页
    2.3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频域双端口信道模型第35-36页
    2.4 基于测量信道响应统计分类的信道模型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基于双端口模型多节点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第38-57页
    3.1 基于双端口模型的点对点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第38-42页
        3.1.1 特定电力网络双端口模型第38-40页
        3.1.2 多级电力网络的级联第40-42页
    3.2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间相关特性理论及测量分析第42-48页
        3.2.1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模型及信道相关性理论分析第42-44页
        3.2.2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测量及其相关性描述第44-45页
        3.2.3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相关性测量分析第45-48页
    3.3 复杂拓扑网络下的多节点宽带低压电力线信道响应实现第48-53页
        3.3.1 主干路径获取第49-50页
        3.3.2 分支线路阻抗更新第50-52页
        3.3.3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生成第52-53页
    3.4 测试与验证第53-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多节点宽带低压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第57-79页
    4.1 需求分析及器件与开发平台的选择第57-60页
        4.1.1 需求分析第57-58页
        4.1.2 器件选型与开发平台选择第58-60页
    4.2 多节点宽带低压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的实现第60-68页
        4.2.1 平台整体框架第60-63页
        4.2.2 信道FIR实现第63-67页
        4.2.3 开发设计流程第67-68页
    4.3 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多节点电力线信道模型第68-70页
    4.4 FMC载板配置模块设计第70-74页
        4.4.1 IIC多路复用及片选模块第70-73页
        4.4.2 FMC载板配置顶层设计第73-74页
    4.5 系统测试与验证第74-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多节点宽带低压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的应用探索第79-87页
    5.1 基于多节点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的载波模块通信性能测试第79-83页
        5.1.1 载波模块通信性能测试平台第79-80页
        5.1.2 载波模块通信性能测试第80-83页
    5.2 多节点电力线信道模拟平台应用场景探索第83-86页
        5.2.1 隐藏节点场景第83-84页
        5.2.2 邻域网络场景第84-85页
        5.2.3 MIMO-PLC场景第85-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87-88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第94-95页
附录A 参考信道抽头系数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处理条件对CuZnAl催化剂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铈基材料的改性及其两步法热化学循环分解CO2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