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3页 |
1.1 土壤污染 | 第15-16页 |
1.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 第15-16页 |
1.2 六价铬对土壤的污染 | 第16-19页 |
1.2.1 六价铬的来源及危害 | 第16-17页 |
1.2.2 主要的六价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第17-19页 |
1.3 凹凸棒土的性质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纳米零价铁(nZVI)还原修复技术研究 | 第20-26页 |
1.4.1 纳米零价铁的发展 | 第20-23页 |
1.4.2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技术 | 第23-25页 |
1.4.3 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机理研究 | 第25-26页 |
1.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性质及应用 | 第26-28页 |
1.5.1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物化性质 | 第26-27页 |
1.5.2CMC的来源和应用 | 第27-28页 |
1.6 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化零价纳米铁(CMC-nZVI)的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3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33-45页 |
2.1 试验仪器、试剂及测定方法 | 第33-39页 |
2.1.1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33-34页 |
2.1.3 试验测定方法 | 第34-39页 |
2.2 试验主要内容 | 第39-43页 |
2.2.1 含铬土壤样品预处理 | 第39页 |
2.2.2 试验土壤样品性质测定 | 第39页 |
2.2.3 CMC-nZVI处理土样Cr(Ⅵ)静态试验 | 第39-40页 |
2.2.4 试验土柱模型的设计制作 | 第40-41页 |
2.2.5 CMC-nZVI处理土样Cr(Ⅵ)动态土柱试验 | 第41-43页 |
2.3 稳定化纳米零级铁的制备及其分散性试验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44-45页 |
第三章 静态试验中CMC-nZVI对修复土壤Cr(Ⅵ)污染效果的研究 | 第45-59页 |
3.1 试验土壤的表征 | 第45-46页 |
3.2 纳米零价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纳米零价铁的稳定性试验 | 第46-50页 |
3.3 纳米零价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纳米零价铁表征试验 | 第50-51页 |
3.3.1CMC-nZVI的TEM分析 | 第50-51页 |
3.3.2CMC-nZVI的SEM分析 | 第51页 |
3.4 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5CMC-nZVI投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 pH值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强化复合流动体系中CMC-nZVI修复土壤Cr(Ⅵ)污染的研究 | 第59-81页 |
4.1 模式一体系中CMC-nZVI投加量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59-63页 |
4.2 模式一体系中葡萄糖添加量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 模式一体系中流速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7-70页 |
4.4 模式一体系中凹凸棒土填料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70-73页 |
4.5 模式二体系中间歇停留时间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73-74页 |
4.6 模式三体系中循环时间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74-78页 |
4.6.1 循环时间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74-77页 |
4.6.2 不同流动体系对土壤Cr(Ⅵ)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78-81页 |
第五章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81-95页 |
5.1CMC-nZVI对Cr(Ⅵ)还原动力学 | 第81-85页 |
5.2 有机质添加量对Cr(Ⅵ)还原动力学 | 第85-87页 |
5.3CMC-nZVI流速对Cr(Ⅵ)还原动力学 | 第87-90页 |
5.4 凹凸棒土填料对Cr(Ⅵ)还原动力学 | 第90-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5-99页 |
6.1 结论 | 第95-96页 |
6.2 创新点 | 第96-97页 |
6.3 建议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