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SnO2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概述第8-10页
        1.1.1 电池的工作原理第8-9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组成部分第10-13页
        1.2.1 正极材料第10-11页
        1.2.2 隔膜第11-12页
        1.2.3 电解液第12页
        1.2.4 负极材料第12-13页
    1.3 SnO_2负极材料第13-18页
        1.3.1 SnO_2的储锂机理研究第13页
        1.3.2 不同微观形貌的SnO_2材料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2.1 纳米线第14-15页
            1.3.2.2 纳米管第15页
            1.3.2.3 SnO_2多层核-壳纳米球第15-17页
            1.3.2.4 纳米花第17-18页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0-25页
    2.1 实验药品第20-21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页
    2.3 材料的物相表征第21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1-25页
        2.4.1 电极片制备第21-22页
        2.4.2 电池组装第22-23页
        2.4.3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3-24页
        2.4.4 循环伏安曲线(CV)第24页
        2.4.5 交流阻抗测试(EIS )第24-25页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对SnO_2负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第25-32页
    3.1 材料的制备过程第25-2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3.2.1 材料的XR D分析第26页
        3.2.2 材料的FT-IR分析第26-27页
        3.2.3 材料的BET分析第27-28页
        3.2.4 材料的SEM分析第28-29页
        3.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29-31页
    3.3 结论第31-32页
第四章 不同碳源引入对SnO_2/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2-37页
    4.1 SnO_2/C负极材料的制备第32-3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3-36页
        4.2.1 SnO_2/C负极材料的X RD分析第33页
        4.2.2 SnO_2/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3-36页
    4.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金属离子掺杂对SnO_2负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第37-49页
    5.1 Zn~(2+)掺杂SnO_2负极材料的研究第37-41页
        5.1.1 材料的制备第37-38页
        5.1.2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5.1.2.1 Zn~(2+)掺杂对SnO_2结构影响第38页
            5.1.2.2 Zn~(2+)掺杂对SnO_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38-41页
    5.2 Mn~(2+)掺杂SnO_2负极材料的研究第41-45页
        5.2.1 材料的制备第41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5.2.2.1 Mn~(2+)掺杂对SnO_2结构影响第41-42页
            5.2.2.2 Mn~(2+)掺杂对S nO_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42-45页
    5.3 In~(3+)掺杂SnO_2负极材料的研究第45-48页
        5.3.1 材料的制备第45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45-48页
            5.3.2.1 In~(3+)掺杂对SnO_2结构影响第45-46页
            5.3.2.2 In~(3+)掺杂对SnO_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46-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6.1 结论第49-50页
    6.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苯酞对STZ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