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生产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思路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主要创新之处第11页
    1.5 本文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3-20页
    2.1 理论基础第13-15页
        2.1.1 规模经营理论第13-14页
        2.1.2 土地产权理论第14-15页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0页
        2.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2.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6-19页
        2.2.3 文献评价第19-20页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第20-25页
    3.1 利益格局变化与协调: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第20-22页
        3.1.1 农户的利益诉求第20-21页
        3.1.2 政府的利益诉求第21-22页
    3.2 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第22页
    3.3 制度安排: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根本保障第22-24页
        3.3.1 农村的土地制度第22-23页
        3.3.2 户籍制度第23页
        3.3.3 社会保障制度第23-24页
    3.4 激励结构设计: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第24-25页
第四章 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及效率概况——以四川省为例第25-32页
    4.1 四川省农地规模及其变化趋势第25-28页
        4.1.1 四川省耕地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第25-27页
        4.1.2 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第27-28页
    4.2 四川省农地效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第28-31页
        4.2.1 农地经营土地产出率分析第28-29页
        4.2.2 农地经营劳动生产率分析第29-30页
        4.2.3 农地经营成本利润率分析第30-31页
    4.3 总结第31-32页
第五章 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证分析第32-43页
    5.1 模型的选取与说明第32-34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35页
        5.2.1 投入指标的选取第34页
        5.2.2 产出指标的选取第34-35页
    5.3 数据来源与处理说明第35-36页
    5.4 农户利益诉求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第36-37页
        5.4.1 农户利益诉求下农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第36-37页
        5.4.2 确定农户利益诉求下的农地效率最优规模第37页
    5.5 政府利益诉求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第37-39页
        5.5.1 政府利益诉求下农地规模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第38页
        5.5.2 确定政府利益诉求下的农地效率最优规模第38-39页
    5.6 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下农地适度规模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第39-43页
        5.6.1 缺乏规范的利益协调机制第39-40页
        5.6.2 主体功能缺失第40页
        5.6.3 现行制度制约第40-41页
        5.6.4 激励机制缺失第41-43页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第43-46页
    6.1 规范利益协调机制,解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问题第43页
        6.1.1 运用利益诱导机制促进农地的适度集中第43页
        6.1.2 构建利益申诉渠道,全面保障农户利益第43页
    6.2 规范主体行为,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第43-44页
        6.2.1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第43-44页
        6.2.2 明确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第44页
    6.3 促进制度改革,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保障第44-45页
        6.3.1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第44页
        6.3.2 打破户籍制度限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市场第44页
        6.3.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4-45页
    6.4 设计激励结构,为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方向第45-46页
        6.4.1 促进金融创新,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45页
        6.4.2 加强政府涉农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服务体系第45页
        6.4.3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第45-46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46-48页
    7.1 结论第46-47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调研问卷第51-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延胡索产量质量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和异迟眼蕈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