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的组成、性质与分析论文

南海原油性质表征和降凝降黏剂对其流变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1 稠油概述第13页
    1.2 稠油降凝降黏技术第13-16页
        1.2.1 加热法第13-14页
        1.2.2 掺稀油法第14页
        1.2.3 稠油水热裂解降黏技术第14页
        1.2.4 微生物降黏技术第14-15页
        1.2.5 化学降黏技术第15页
        1.2.6 稠油乳化降黏技术第15-16页
    1.3 降凝降黏剂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外降凝降黏剂研究及应用第16-17页
        1.3.2 国内降凝降黏剂研究及应用第17页
        1.3.3 降凝降黏剂研究的发展方向第17-18页
        1.3.4 降凝降黏剂的作用机理第18页
    1.4 胶质、沥青质表征方法第18-21页
        1.4.1 凝胶色谱分析第18-19页
        1.4.2 差示扫描量热法第19页
        1.4.3 核磁共振技术第19-20页
        1.4.4 质谱分析第20页
        1.4.5 红外光谱分析第20-21页
    1.5 Materials Studio软件介绍第21-22页
    1.6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6.1 技术路线第22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4-31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4-25页
    2.2 南海原油基本性质测定第25页
    2.3 南海原油胶质、沥青质的收集和表征第25-27页
        2.3.1 胶质和沥青质的收集第25-26页
        2.3.2 GPC分析第26页
        2.3.3 元素分析第26页
        2.3.4 IR分析第26页
        2.3.5 UV分析第26页
        2.3.6 NMR分析第26-27页
        2.3.7 XRD分析第27页
        2.3.8 XPS分析第27页
    2.4 降凝降黏剂的合成第27-29页
        2.4.1 酯化反应步骤第28页
        2.4.2 聚合反应步骤第28-29页
        2.4.3 胺解反应步骤第29页
    2.5 原油流变性能及加剂对流变性能的影响第29-30页
        2.5.1 流变性能测定第29-30页
        2.5.2 DSC分析第30页
    2.6 分子模拟计算第30-31页
第3章 南海原油性质测定与胶质、沥青质的结构表征第31-58页
    3.1 南海原油基本性质测定第31页
    3.2 南海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表征和平均结构式的构建第31-55页
        3.2.1 GPC分析结果第32页
        3.2.2 元素分析结果第32-33页
        3.2.3 IR分析结果第33-34页
        3.2.4 UV分析结果第34-37页
        3.2.5 NMR分析结果第37-45页
        3.2.6 XRD分析结果第45-47页
        3.2.7 XPS分析结果第47-54页
        3.2.8 南海原油胶质和沥青质分子量的分析第54页
        3.2.9 南海原油胶质和沥青质结构的分析第54-55页
    3.3 南海原油胶质和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式第55-57页
        3.3.1 南海原油胶质和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式图第55页
        3.3.2 平均结构式参数与表征结果的对比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南海原油降凝降黏剂的合成第58-69页
    4.1 酯化反应第58-60页
        4.1.1 酯化反应温度的确定第58页
        4.1.2 正交实验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第58-60页
    4.2 聚合反应第60-66页
        4.2.1 正交实验优化聚合反应条件第60-62页
        4.2.2 聚合反应产物分子量及分布第62页
        4.2.3 聚合反应产物红外分析第62-63页
        4.2.4 聚合反应动力学分析第63-66页
    4.3 胺解反应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流变性能影响考察第69-82页
    5.1 南海原油的流变性质第69-75页
        5.1.1 南海原油的黏温曲线第69-70页
        5.1.2 南海原油的流型第70-72页
        5.1.3 南海原油屈服应力第72-73页
        5.1.4 南海原油触变性第73-74页
        5.1.5 南海原油的温度-剪切速率-黏度3D曲面图第74-75页
    5.2 加剂原油流变性质的变化第75-81页
        5.2.1 降凝降黏剂的加剂方法第75页
        5.2.2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凝点的影响第75-76页
        5.2.3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黏温性质的影响第76-77页
        5.2.4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流型的影响第77-79页
        5.2.5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屈服应力的影响第79-80页
        5.2.6 降凝降黏剂对南海原油触变性的影响第80页
        5.2.7 未加剂与加剂南海原油DSC曲线对比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6章 南海原油模型体系构建与流变参数计算第82-90页
    6.1 模型计算流程图第82-83页
    6.2 模型分子的绘制第83-85页
        6.2.1 南海原油胶质和沥青质模型分子的绘制第83-84页
        6.2.2 EN模型分子的绘制第84-85页
        6.2.3 长链烷烃模型分子的绘制第85页
    6.3 EN对沥青质聚集体作用的计算第85-86页
    6.4 模型最小重复单元的构建第86-87页
    6.5 黏度的计算第87页
    6.6 未加剂与加剂原油模拟体系结构对比第87-88页
    6.7 EN对南海原油模型体系作用的计算第88-89页
    6.8 剪切应力的计算第89页
    6.9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7章 结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保淀粉接枝共聚物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平面收集式离心纺装置的研制及其纤维制品性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