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物理光学(波动光学)论文--偏振与色散论文

生物体系偏振测量系统的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生物偏振测量第11-13页
        1.1.2 生物偏振测量与椭偏测量的对比第13-15页
    1.2 偏振调制器件与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非同时性偏振调制器件与方法第16页
        1.2.2 同时性偏振调制器件与方法第16-18页
    1.3 偏振测量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1 偏振测量系统的优化第18-19页
        1.3.2 偏振测量系统的校准第19-20页
    1.4 偏振的应用:偏振测量技术与其他光学技术的结合第20-21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1-24页
第2章 基础知识与理论第24-43页
    2.1 光的偏振态的描述方法第24-31页
        2.1.1 光的偏振性质第24-25页
        2.1.2 偏振的琼斯表述第25-27页
        2.1.3 偏振的斯托克斯表述第27-30页
        2.1.4 偏振的图形化表示方法第30-31页
    2.2 物体偏振性质的描述方法第31-34页
        2.2.1 穆勒矩阵和琼斯矩阵的关系第31-33页
        2.2.2 物理上可实现的穆勒矩阵第33-34页
    2.3 基本的穆勒矩阵形式第34-42页
        2.3.1 二向色性第34-35页
        2.3.2 相位延迟第35-36页
        2.3.3 退偏第36-38页
        2.3.4 起偏第38-39页
        2.3.5 常用的二向色性器和相位延迟器的穆勒矩阵第39-41页
        2.3.6 将穆勒矩阵分解为若干基本穆勒矩阵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偏振测量理论及偏振调制第43-71页
    3.1 偏振测量的基本理论第43-49页
        3.1.1 斯托克斯向量的测量理论第43-44页
        3.1.2 穆勒矩阵的测量理论第44-46页
        3.1.3 斯托克斯向量和穆勒矩阵测量理论的统一形式第46-48页
        3.1.4 偏振成像系统中测量理论的修正:等效仪器矩阵第48-49页
    3.2 偏振测量的调制方法与器件第49-62页
        3.2.1 非同时性偏振调制器件(时间调制器件)第50-57页
        3.2.2 同时性偏振调制器件第57-61页
        3.2.3 偏振测量的3个维度第61-62页
    3.3 基于GRIN lens的新型偏振调制器件第62-67页
    3.4 偏振测量与参考坐标系的选取第67-70页
        3.4.1 偏振量随观测坐标系的旋转第67-69页
        3.4.2 背向测量坐标系定义原则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偏振测量系统的误差及其传递规律第71-80页
    4.1 偏振测量系统的误差传递规律第71-75页
        4.1.1 基本的误差传递规律第71-74页
        4.1.2 仅考虑部分误差源时的误差传递规律第74-75页
    4.2 偏振测量的随机误差及其降噪方法第75-78页
        4.2.1 光强随机误差第75-77页
        4.2.2 光强随机误差的降噪第77-78页
    4.3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偏振测量系统的优化第80-114页
    5.1 偏振测量系统优化设计的思路第80-81页
    5.2 仅考虑光强误差时的系统优化第81-96页
        5.2.1 奇异值指标第83-85页
        5.2.2 条件数指标第85-87页
        5.2.3 奇异值与条件数的比较第87-90页
        5.2.4 其他单值优化指标第90-92页
        5.2.5 存在泊松光强噪声时的最优仪器矩阵第92-93页
        5.2.6 几何优化方法第93-96页
    5.3 仅考虑仪器矩阵误差时的系统优化第96-101页
    5.4 GLP系统优化平台第101-108页
        5.4.1 GLP中不同检偏通道数目的影响第101-104页
        5.4.2 GLP中最佳环形区域的选取第104-106页
        5.4.3 GLP遍历任意的偏振调制方式第106-108页
    5.5 分步优化方法第108-112页
    5.6 补充讨论第112-113页
    5.7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偏振测量系统的校准第114-149页
    6.1 偏振测量系统校准的思路第114-115页
    6.2 偏振测量系统中偏振元件的系统误差的校准第115-128页
        6.2.1 建模式校准法第116-123页
        6.2.2 光束漂移的校准第123-125页
        6.2.3 特征值校准法第125-128页
    6.3 偏振测量系统中非偏振元件的系统误差的校准第128-137页
        6.3.1 非偏振元件的偏振残差的校准第128-135页
        6.3.2 改进的背向实验方案第135-136页
        6.3.3 穆勒矩阵可逆性问题第136-137页
    6.4 斯托克斯向量测量系统的校准偏振态的优化方法第137-142页
        6.4.1 校准过程本身的误差传递第137-139页
        6.4.2 最佳校准偏振态选取的单值指标第139-141页
        6.4.3 最佳校准偏振态选取的几何方法第141-142页
    6.5 分步校准方法第142-148页
        6.5.1 进行分步校准的原因第142页
        6.5.2 分步校准的步骤第142-148页
    6.6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偏振设计理论在偏振显微系统中的应用第149-176页
    7.1 设计新型偏振显微镜的意义第149-152页
    7.2 Do FP偏振相机的优化、校准和降噪第152-164页
        7.2.1 Do FP偏振相机及偏振信息的可视化方法第152-154页
        7.2.2 Do FP偏振相机的优化设计第154-157页
        7.2.3 Do FP偏振相机的校准及其GPU加速第157-160页
        7.2.4 Do FP偏振相机的插值降噪第160-164页
    7.3 Do FP穆勒矩阵显微系统的优化和校准第164-169页
        7.3.1 Do FP穆勒矩阵显微系统的优化设计第164-167页
        7.3.2 Do FP穆勒矩阵显微系统的校准第167-169页
    7.4 病理切片的偏振显微诊断第169-175页
        7.4.1 病理切片简介第169-170页
        7.4.2 未染色切片的穆勒矩阵图像第170-172页
        7.4.3 未染色切片的偏振染色同时性测量图像第172-175页
    7.5 本章小结第175-176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76-181页
    8.1 论文工作的总结第176-179页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3页
致谢第193-19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5-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集和决策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及其在图像分割上的应用
下一篇:汇编语言形式化验证的模型、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