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晖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学术源薮 | 第10-24页 |
1 历代医家的学术积淀 | 第10-17页 |
·古代文献中与CAG相关的病名认识 | 第10-11页 |
·中医对CAG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1-14页 |
·古代医家的论述 | 第11-13页 |
·现代医家的认识 | 第13-14页 |
·中医对CAG的治疗和用药研究 | 第14-17页 |
·古代医家对CAG的治疗及用药 | 第14页 |
·现代医家对CAG的治疗及用药 | 第14-17页 |
2 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 | 第17-24页 |
·CAG的病因和发病 | 第17-20页 |
·生物因素 | 第17-18页 |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机制 | 第18页 |
·物理化学因素-胃黏膜损伤因子 | 第18-19页 |
·其他因素 | 第19-20页 |
·CAG的病理及诊断 | 第20-21页 |
·CAG的病理 | 第20页 |
·CAG的诊断 | 第20-21页 |
·CAG的治疗 | 第21-24页 |
·病因治疗 | 第21-22页 |
·对症治疗 | 第22-23页 |
·手术治疗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辨治经验 | 第24-40页 |
1 临床诊断思路特点 | 第24-27页 |
·循证辨病 | 第24-25页 |
·辨证论治 | 第25-27页 |
·判断预后 | 第27页 |
2 CAG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7-32页 |
·诸邪作祟为病因 | 第27-30页 |
·寒湿为患 | 第28页 |
·七情内伤 | 第28-29页 |
·饮食劳倦 | 第29页 |
·痰瘀内生 | 第29-30页 |
·本虚标实是病机 | 第30-32页 |
·脾胃虚弱为根本 | 第30-31页 |
·气血失和是关键 | 第31-32页 |
3 辨证施治特点 | 第32-40页 |
·四诊合参,注重舌诊 | 第32页 |
·标本兼顾,气血双调 | 第32-34页 |
·用药平和,随证加减 | 第34-38页 |
·注重调护,既病防变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典型医案举隅 | 第40-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