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钼钨(复合)氧化物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在光致发光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3页
    1.1 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第14-24页
        1.1.1 纳米科学技术第14页
        1.1.2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其特性第14-15页
        1.1.3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15-24页
            1.1.3.1 溶胶-凝胶法第15页
            1.1.3.2 水(溶剂)热法第15-21页
            1.1.3.3 沉淀法第21-22页
            1.1.3.4 微乳液法第22-23页
            1.1.3.5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3-24页
    1.2 微纳米材料在光致发光荧光粉中的应用第24-29页
        1.2.1 下转换光致发光材料在白光LED中的应用第24-27页
        1.2.2 上转换光致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27-29页
    1.3 微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中的应用第29-41页
        1.3.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29-32页
        1.3.2 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分类第32-37页
            1.3.2.1 层间或表面嵌锂第32-33页
            1.3.2.2 低应力嵌锂第33-34页
            1.3.2.3 合金化嵌锂第34-36页
            1.3.2.4 转换(氧化还原作用)嵌锂第36-37页
        1.3.3 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改性第37-41页
            1.3.3.1 材料的纳米化第37-38页
            1.3.3.2 元素掺杂第38页
            1.3.3.3 导电物质包覆第38-39页
            1.3.3.4 控制材料形貌第39-40页
            1.3.3.5 与其它材料复合第40-41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41-42页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41页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3页
第二章 纯相La_2(WO_4)_3:Eu~(3+)纳米晶和纺锤状NaLa(WO_4)_2:Yb~(3+)/Er~(3+)微纳米晶:选择性合成,形貌以及光致发光性能第53-76页
    2.1 引言第53-55页
    2.2 试验部分第55-56页
        2.2.1 化学试剂第55页
        2.2.2 通过传统方法制备La_2(WO_4)_3第55页
        2.2.3 水热辅助的方法合成La_2(WO_4)_3纳米晶第55-56页
        2.2.4 水热法合成NaLa(WO_4)_2微纳米晶第56页
        2.2.5 表征第5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6-72页
        2.3.1 选择性合成La_2(WO_4)_3和NaLa(WO_4)_2第56-59页
        2.3.2 La_2(WO_4)_3的形貌第59-60页
        2.3.3 NaLa(WO_4)_2的形貌第60-67页
            2.3.3.1 NaLa(WO_4)_2微米纺锤可能的生长机理第61-64页
            2.3.3.2 甘油添加量的影响第64-66页
            2.3.3.3 水热温度的影响第66页
            2.3.3.4 不同添加剂的影响第66-67页
        2.3.4 La_2(WO_4)_3:Eu~(3+)纳米晶的下转换荧光性能第67-70页
        2.3.5 NaLa(WO_4)_2:Yb~(3+)/Er~(3+)微纳米晶的上转换荧光性能第70-72页
    2.4 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第三章 形貌可控合成NaLa(WO_4)_2:形貌依赖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单相白光荧光粉NaLa(WO_4)_2:Tm~(3+)/Tb~(3+)/Eu~(3+)第76-94页
    3.1 引言第76-78页
    3.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3.2.1 化学试剂第78页
        3.2.2 水热法合成单晶NaLa(WO_4)_2微米纺锤第78页
        3.2.3 水热合成NaLa(WO_4)_2微米板第78-79页
        3.2.4 水热合成NaLa(WO_4)_2孪微米球和微米哑铃第79页
        3.2.5 水热合成NaLa(WO_4)_2纳米晶第79页
        3.2.6 样品表征第79-8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0-91页
        3.3.1 晶相分析第80-81页
        3.3.2 形貌研究第81-86页
        3.3.3 形貌依赖的光致发光性能第86-87页
        3.3.4 Eu~(3+),Tb~(3+)和Tm~(3+)单掺杂NaLa(WO_4)_2微米纺锤的光致发光性能第87-89页
        3.3.5 NaLa(WO_4)_2:Eu~(3+)/Tb~(3+)/Tm~(3+)的光致发光性能以及单相白光发射第89-91页
    3.4 小结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四章 MoO_2@C微米空心球的合成及其显著提高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性能第94-112页
    4.1 引言第94-95页
    4.2 实验部分第95-97页
        4.2.1 化学试剂第95-96页
        4.2.2 MoO_2团聚微米球(MoO_2-AMS)的合成第96页
        4.2.3 MoO_3微米带的合成第96页
        4.2.4 MoO_2微米空心球(MoO_2-HMS)的合成第96页
        4.2.5 MoO_2@C微米空心球(MoO_2@C-HMS)的合成第96-97页
        4.2.6 样品表征第97页
        4.2.7 电化学分析第9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7-109页
    4.4 小结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五章 均一MoO_2@C纳米空心球的简易制备及其优异的储锂性能第112-123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部分第113-114页
        5.2.1 材料制备第113-114页
        5.2.2 样品表征第114页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1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4-121页
    5.4 小结第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站街女”现象治理研究--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为例
下一篇:惠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政府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