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一、公共空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9-10页 |
二、艺术介入与古村公共空间公共性的问题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从城市公共空间到乡村公共空间再到公共性的研究 | 第13-17页 |
一、从城市公共空间到乡村公共空间 | 第13-14页 |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三、公共性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从公共艺术到艺术介入和艺术乡建的研究 | 第17-22页 |
一、公共艺术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二、艺术介入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三、艺术乡建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第三节 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述评 | 第22-25页 |
一、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对于艺术介入的关注较少 | 第22-23页 |
二、艺术乡建过于集中在具体艺术家的实践案例上 | 第23-24页 |
三、艺术介入乡村的研究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现象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27-28页 |
二、参与式观察法 | 第28页 |
三、深度访谈法 | 第28-29页 |
四、视觉分析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凤凰古村公共空间与艺术介入的演变 | 第30-41页 |
第一节 作为传统乡村聚落的凤凰古村 | 第30-33页 |
一、宗祠与古庙的传统乡村公共空间 | 第31-32页 |
二、乡村聚落时期公共空间与文艺活动的概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作为城中村的凤凰古村 | 第33-37页 |
一、凤凰古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落 | 第34-35页 |
二、城中村时期公共空间与文艺活动状况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作为文化旅游地的凤凰古村 | 第37-39页 |
一、传统公共空间的修缮与现代公共空间的新建 | 第37-38页 |
二、文化旅游时期公共空间与艺术介入的状况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凤凰古村公共空间之艺术介入的现状与具体个案分析 | 第41-61页 |
第一节 凤凰古村的大型艺术展馆和机构 | 第41-45页 |
一、凤凰艺展中心 | 第41-43页 |
二、凤凰书院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凤凰古村的古屋公共空间 | 第45-49页 |
一、稻场与棋牌室 | 第45-46页 |
二、艺术家的艺术工作室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凤凰古村的街巷公共空间 | 第49-53页 |
一、街巷中的壁画浮雕艺术 | 第49-51页 |
二、街巷中的景观小品艺术 | 第51-52页 |
三、凤凰三百弄的里弄艺术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凤凰古村的广场公共空间 | 第53-59页 |
一、广场中的雕塑艺术 | 第54-56页 |
二、广场中的公共设施艺术 | 第56-57页 |
三、宗祠与文昌塔广场中的传统文艺活动 | 第57-5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艺术介入凤凰古村公共空间之公共性问题探讨 | 第61-78页 |
第一节 凤凰古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属于谁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凤凰古村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表现 | 第62-66页 |
一、原住民与外来移民之间公共议题的缺失 | 第62-63页 |
二、凤凰古村的原住民逐渐地退出公共交往 | 第63-64页 |
三、外来移民和游客在公共空间参与的不足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凤凰古村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失的原因 | 第66-68页 |
一、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公共空间的本质认识 | 第66-67页 |
二、私人机制的产生与空间主体的不平等性 | 第67页 |
三、艺术介入目前还停留在装饰性的功能上 | 第67-68页 |
第四节 艺术介入凤凰古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 第68-73页 |
一、公共空间得以修复和新建,但不具有持续性 | 第69-70页 |
二、扩大了乡村对外开放体系,但有均质化倾向 | 第70-72页 |
三、增强凤凰古村的地方认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72-73页 |
第五节 艺术介入凤凰古村公共空间的意见建议 | 第73-78页 |
一、明确艺术介入的社会功能,注重主体的均衡性 | 第73-75页 |
二、合理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的落实方针 | 第75-76页 |
三、实现文化与经济平衡发展,避免介入的商业化 | 第76-7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8-8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一:部分有关凤凰古村的新闻报道 | 第87-88页 |
附录二:访谈大纲 | 第88-92页 |
附录三:部分访谈对象信息表 | 第92-93页 |
附录四:部分访谈者访谈记录 | 第9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