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政府道德责任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及其道德意涵 | 第20-23页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0-22页 |
二、生态文明的道德意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政府道德责任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32页 |
一、责任 | 第24-25页 |
二、道德责任 | 第25-30页 |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的主客体类型及其依据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主体类型划分及其依据 | 第32-36页 |
一、道德责任个体:行政人员 | 第32-34页 |
二、道德责任团体:政府组织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客体类型划分及其依据 | 第36-38页 |
一、具体客体:生态环境 | 第36-37页 |
二、抽象客体:公共利益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的内容依据及其构成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内容的理论依据:主客体契合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的内容构成 | 第39-48页 |
一、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 第39-41页 |
二、政府组织的道德责任价值追求 | 第41-48页 |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 | 第48-57页 |
第一节 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实现路径 | 第48-49页 |
一、加强行政人员生态道德教育 | 第48-49页 |
二、重视道德法律建构强化外在约束 | 第49页 |
第二节 政府组织道德责任实现路径 | 第49-57页 |
一、重视生态效益实现发展方式“绿色化” | 第49-52页 |
二、树立生态善治理念形成多元互动机制 | 第52-53页 |
三、秉持公正价值取向形成权利公平保障机制 | 第53-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