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煤论文

柱浮选精煤细泥污染形成机理及抑制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Extended Abstract第11-31页
变量注释表第31-33页
1 绪论第33-62页
    1.1 课题来源第33页
    1.2 研究背景第33-35页
    1.3 微细颗粒浮选行为研究现状第35-38页
    1.4 颗粒夹带行为研究现状第38-52页
    1.5 细泥罩盖行为研究现状第52-55页
    1.6 减少细泥污染方法的研究现状第55-58页
    1.7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58-62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62-76页
    2.1 试样第62-71页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71-72页
    2.3 常规试验方法第72-76页
3 工业浮选柱精煤中污染矿物特性研究第76-90页
    3.1 浮精的粒度分布特性第76-78页
    3.2 浮精的密度分布特性第78-81页
    3.3 浮精中细泥的矿物组成特性第81-84页
    3.4 浮精中细泥的粒度分布特性第84-86页
    3.5 浮精中细泥的润湿性研究第86-89页
    3.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4 细泥对低灰煤粒浮选行为影响及细泥回收规律研究第90-117页
    4.1 试验样品选取及试验方法第90-91页
    4.2 细泥对低灰煤粒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第91-93页
    4.3 细泥对低灰煤粒浮选动力学的影响第93-103页
    4.4 细泥颗粒回收规律及浮选动力学研究第103-111页
    4.5 细泥颗粒回收方式对比分析第111-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5 浮选柱内煤与细泥颗粒分布规律探究第117-161页
    5.1 试验样品选取及试验系统构建第117-120页
    5.2 批处理工况下矿浆区颗粒的分布规律第120-130页
    5.3 批处理工况下泡沫区颗粒的分布规律第130-138页
    5.4 连续分选工况下颗粒的分布规律第138-147页
    5.5 工业浮选柱内颗粒的分布规律第147-159页
    5.6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6 细泥污染形成机理研究第161-203页
    6.1 试验样品与装置第161-165页
    6.2 气泡尾涡夹带回收机制第165-170页
    6.3 气泡边界层粘附回收机制第170-184页
    6.4 多气泡液流携带回收机制第184-190页
    6.5 细泥罩盖回收机制第190-198页
    6.6 细泥污染精煤机制讨论第198-200页
    6.7 本章小结第200-203页
7 柱浮选过程中抑制细泥污染措施探索第203-233页
    7.1 泡沫区内置倾斜板抑制细泥污染第203-215页
    7.2 多点充气组合抑制细泥污染第215-220页
    7.3 矿浆稀释抑制细泥污染第220-226页
    7.4 泡沫喷淋水抑制细泥污染第226-232页
    7.5 本章小结第232-233页
8 结论与展望第233-238页
    8.1 主要结论第233-236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236页
    8.3 研究工作展望第236-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51页
作者简历第251-25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陶系推覆体下覆岩采动应力和水压力响应研究
下一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硫化物阳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