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款送礼”的性质考察 | 第9-13页 |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中的“公款送礼”及抑制措施 | 第9-10页 |
第二节 “公款送礼”的现代表现及规制措施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公款送礼”的主体 | 第11页 |
第四节 “公款送礼”的对象 | 第11-12页 |
第五节 “公款送礼”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款送礼”的成因及危害性分析 | 第13-15页 |
第一节 “公款送礼”的成因根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公款送礼”的危害性 | 第14-15页 |
第三章 我国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公款送礼”的争论焦点及定性分析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的“公款送礼”案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案例中的争论焦点 | 第16-21页 |
一、主体方面的争论焦点 | 第16-19页 |
二、客体方面的争论焦点 | 第19-21页 |
第三节 适用罪名及罪数的定性分析 | 第21-25页 |
一、适用罪名定性分析,严格区分单位行为或个人行为 | 第21-23页 |
二、“公款送礼”中罪数的认定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完善预防和惩治“公款送礼”犯罪的建议 | 第25-28页 |
第一节 建议完善行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有关规定 | 第25-26页 |
一、建议取消行贿类犯罪中的要件限制 | 第25页 |
二、建议突破行贿罪客观方面“财物”的限制 | 第25页 |
三、建议完善行贿类犯罪黑名单制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建议提升检察机关对“公款送礼”犯罪的惩治能力 | 第26-28页 |
一、围绕犯罪构成要件精细化办案 | 第26页 |
二、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固定证据 | 第26-27页 |
三、进一步提升检察官办案水平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