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政府角色回顾 | 第14-20页 |
2.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概念界定及其构建必要性 | 第14-15页 |
2.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概念 | 第14页 |
2.1.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要性 | 第14-15页 |
2.2 政府角色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2.2.1 地方政府特征及其双重角色 | 第16页 |
2.2.2 西方经济理论下的政府角色 | 第16-18页 |
2.2.3 我国各个时期政府角色回顾 | 第18-20页 |
3 新时期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中政府角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30页 |
3.1 基于政府自身政绩化倾向而出现的问题 | 第20-21页 |
3.1.1 形式主义 | 第20页 |
3.1.2 强制推行 | 第20-21页 |
3.1.3 盲目跟风 | 第21页 |
3.1.4 重数量而轻质量 | 第21页 |
3.2 农业经营体系自身运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3.2.1 排斥个体农户 | 第21-23页 |
3.2.2 食利阶层的出现 | 第23-24页 |
3.2.3 农村社会结构与服务体系变化 | 第24-25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3.3.1 地方政府经济人属性 | 第25-26页 |
3.3.2 政绩观驱动的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3.3.3 地方政府职责界定不清 | 第27-28页 |
3.3.4 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民个体权益保障难以落实 | 第28页 |
3.3.5 政府的绝对强势地位 | 第28-30页 |
4 国内外农业发达地区的若干经验及启示 | 第30-37页 |
4.1 农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 | 第30-35页 |
4.1.1 美国经验 | 第30-32页 |
4.1.2 日本经验 | 第32-34页 |
4.1.3 欧洲经验 | 第34页 |
4.1.4 台湾经验 | 第34-35页 |
4.2 农业发达国家及地区转型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4.2.1 支持者 | 第35页 |
4.2.2 引导者 | 第35-36页 |
4.2.3 保护者 | 第36-37页 |
5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政府角色再定位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5.1 中央政府角色再定位 | 第37-38页 |
5.1.1 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做好支持者 | 第37页 |
5.1.2 统筹全局,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守护者 | 第37-38页 |
5.1.3 规则的制定者与维护者 | 第38页 |
5.2 地方政府角色再定位 | 第38-41页 |
5.2.1 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引导者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 第38-39页 |
5.2.2 弱势群体及个体权利的保障者 | 第39-40页 |
5.2.3 本区域内制度的创新者和产业生态的打造者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