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案 | 第13-18页 |
| 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13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页 |
| 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 第13页 |
| 2.3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 2.4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2.5 剔除与脱落中止标准 | 第14页 |
| 3 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 3.1 随机方法 | 第14页 |
| 3.2 对照 | 第14页 |
| 3.3 盲法 | 第14页 |
| 3.4 干预措施 | 第14-16页 |
| 3.5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 3.6 埋线注意事项 | 第16-17页 |
| 3.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第17页 |
| 4 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 研究结果 | 第18-25页 |
| 1 基线结果分析比较 | 第18-21页 |
| 1.1 纳入与脱落情况 | 第18页 |
| 1.2 两组患者相关人口学指标比较 | 第18-20页 |
| 1.3 两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 第20-21页 |
| 2 治疗结果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 3 安全性评价 | 第24-25页 |
| 讨论 | 第25-33页 |
| 1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 第25-26页 |
| 1.1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病因认识 | 第25页 |
| 1.2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治疗 | 第25-26页 |
| 2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 第26-28页 |
| 2.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的病因认识 | 第26-27页 |
| 2.2 祖国医学对胃热湿阻腹型肥胖的病机认识 | 第27-28页 |
| 3 选穴依据 | 第28-30页 |
| 3.1 肥胖与脾、胃、大肠的关系 | 第28页 |
| 3.2 脾、胃、大肠俞募配穴的依据 | 第28-30页 |
| 4 穴位埋线的原理及优势 | 第30页 |
| 5 非经非穴作为对照的选择 | 第30-31页 |
| 6 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综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3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件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